笛子变身致富“神器”?临安这个工坊年入百万!

笛声悠扬婉转,让听者如痴如醉。笛子曲之所以好听,离不开笛子的精良制作。坐落在板桥镇的艺扬笛萧,是我区首批“天目寻匠 共富工坊”之一。工坊负责人刘成,十余年来凭借一颗匠心,让传统的笛箫文化焕发新生,也带动一方百姓走向共同富裕。


图片


青山掩映,茂林修竹。步入位于“花田里”的艺扬笛萧,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笛子展示。这个时间,该工坊的负责人刘成还在为直播后的订单忙前忙后,一边细心地为客户挑选笛子,一边不断地试音,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最佳状态。“目前线下的订单有100多单,线上每天有30多单,一场直播能卖出两万元左右。”刘成说。


图片


刘成从事笛箫制作已经十余年。他曾在一家制笛厂当学徒,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便决定自己创业。2017年,为寻找新的场地扩大生产面积,刘成来到板桥镇租了两间房子,创办了这家有300多平方的制笛厂。打磨、钻孔、调音......工坊内,各种忙碌的声音此起彼伏。刘成介绍,一根笛子拿到客户手上,离不开匠人的精心打磨。从选料、存放、烤竹到打磨、定音划线、开孔、调音,70余道工序每个过程都至关重要。


图片


这些年,刘成边制笛边学吹奏,凭借精益求精的态度,将艺扬笛箫不断发展壮大,他也将自己的制笛技艺传授给了越来越多的徒弟,其中包括不少当地村民。徐丽君是板桥镇上田村的村民,已经在工坊工作了近四年,从一开始边学边做,到现在已经掌握多项技能。“在家门口工作,一个月工资四、五千,收入稳定,最重要的是还能兼顾家庭,我非常满意。”徐丽君说。


图片


此外,刘成还在青山湖周边承包了70多亩苦竹林,作为制作竹笛的原材料基地。每到冬季,他都会雇当地村民打理竹林一个月,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图片


“我们一个月能做1500-2000根笛子,年销售额大概在300-500万元。”如今,刘成的艺扬笛萧年销售额近五百万元,还与四川音乐学院等知名学府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市场。周边20余家竹笛加工企业纷纷汇聚板桥镇,共同辐射带动当地就业百余人。刘成坦言,未来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吸引更多人加入笛箫行业。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宣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