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柑子园社区,悠扬的乐器声在社区回荡,每天吃过早饭,萍矿老年艺术团的成员便来到柑子园社区文化站,开启他们新一天的“艺术生活”。
歌曲、舞蹈、乐器……大家根据各自的特长组队表演,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吸引众多居民前来观看。
近年来,萍乡安源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打造15分钟高质量“文化生活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协同发展 文艺队伍遍布各村(社区)
萍矿老年艺术团扎根安源20年了,主要吸纳社区老年朋友参加,现有成员150人。
“他们既能走进田间地头开展送戏下乡,也能走上大剧院的舞台,参加省级、市级等各项比赛。”柑子园社区党委书记张丹说。
在安源,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文艺队伍遍布每个村(社区),由安源镇木杉塘社区居民组建的安源星火艺术团现有成员130人。该艺术团经常为党员干部上微党课,还坚持开展送戏下乡,将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乡风文明建设等,编排成各类节目,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我们会定期将优秀的节目送到乡村、学校、社区、广场等地,一方面,让每位成员都有登上舞台表演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安源星火艺术团团长李学云说。
各文艺队伍就像散落在全区各地的点点繁星,区文化馆将他们串珠成链,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开展文艺演出,并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场广场舞大赛。截至目前,连续举办二十二届“新安源·新形象”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五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参加演出群众10000余人次。
整合资源 本土文艺创作更具特色
作为2023年省旅发大会的亮点项目之一,《风起安源》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利用好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成果与安源景区的打造成果,以“实景旧址打造+景区氛围营造+快闪故事演绎”为项目形式,以此呈现红色安源百年的波澜壮阔。
近两年来,区文化馆在文艺创作领域持续发力,整合多方资源,深入挖掘安源红色文化题材,推出了一批富有安源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讲述安源工运期间故事的长篇小说《芒种》入选2023年江西文化艺术基金,协助了全省旅发大会期间大型沉浸式剧目《风起安源》的创排,支持创作了小品《安源旅游等你来》、赣西鼓曲《阵阵清风扑面来》、快板《共建廉洁新安源》、春锣《红色安源活雷锋》等。
今年以来,区文化馆结合“中国吃辣看江西 江西吃辣在萍乡”首届“辣红安源”文旅商贸消费节以及首届“六省联动·辣红安源”辣文化交流大会等活动,深入挖掘安源的辣文化,全力协助打造“中国辣都”名片,安源红色文化、辣文化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升级硬件 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
安源区作为中心城区,市民对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硬件配套设施必须得到保障。近年来,全区建设了100余家基层文化站(所)、数十个文化广场以及三家24小时智慧书屋,让市民在家门口可以唱歌、跳舞和阅读。
安源区进一步优化升级了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提升了基层文化站(所)和综合性文化场馆规范化建设和服务效能。
安源区文化馆馆长谭恒琦介绍:“我们长期开设寒暑期少儿艺术培训班,定期开展少儿和成人舞蹈、书法、古筝、声乐等公益文化艺术培训。此外,还建立了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实施‘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增加培训课时和培训场地,并对年轻的上班族开设艺术夜校。”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擦亮安源辣文化品牌,并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方面加大力度,做好‘辣红安源’的宣传推广工作,大力推进安源红色歌谣、安源红色故事等项目省级非遗申报工作,激发非遗传承人创业创新活力,让传统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谭恒琦说。(供稿:萍乡市安源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