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玥”高端油气技术装备落地澄迈 深海油气探索有了“火眼金睛”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懿

通讯员 张悦 申轩昂

0.5英寸,不过1.27厘米,在生活中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距离;在科技攻关中,0.5英寸的突破,却需要耗费科研人员10多年的时光——

图片

近日,位于澄迈的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内,工程师对“璇玥”系统进行维修保养。通讯员 申轩昂 摄

近日,位于澄迈的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内,“璇玥”高端油气技术装备合金钻头钻入岩心的声音如同灵动的音符,不断在房间内跳跃回荡。5名工程师围着一台长达6米的精密机械设备,认真观察工程师王亮娴熟的取心操作过程。经过10分钟的小心拆卸,1.5英寸的取心钻头最终被完整取出。

王亮指着手里的钻头说:“我们将取心直径从1英寸加宽至1.5英寸,总共用了10多年的时间。”谈起此项技术的突破,王亮的脸上洋溢起自豪的笑容。

在深海环境下,每增加一点取心直径,面临的压力平衡问题就会呈指数级增长。此外,钻头材料的选择与优化也是一大难题。要保障1.5英寸钻头的机械传动精度与稳定性,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0.5英寸的突破,让我们能在深海油气开发那极为有限且恶劣的条件下,成功获取到直径更大的地层岩心,从而获取更全面的地质油藏资料。这无疑成为我们服务深海油气开发的又一‘神兵利器’。”王亮直言,在“璇玥”系统新一代产业化装备中,搭载3项全球首创的创新技术:高温高压旋转井壁取心、取心取样一体化和套后阵列密度。

其中,取心取样一体化测井仪是测井领域近20年来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能够实现一次下井获取气态、液态、固态三种油气勘探样品,解决致密低渗储层、碳酸盐岩储层、浅层出砂储层等复杂油气田勘探作业难题,每年减少勘探开发成本上亿元。

“‘璇玥’系统通过电缆将精密仪器下放到几千米的井下,利用声、电、放射性、核磁等高精尖技术,精确描绘出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储量和品质,被形象地称为在极端环境下看清油气藏的‘火眼金睛’。”王亮对身边的年轻工程师说:“咱们手上这支取心工具是为后面一口温度超过200℃的海上超高温井准备的,这种超高温的项目作业难度很高,大家在干活的时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砸了招牌。”

一边说着,王亮手上的动作越发谨慎。

“我们在地面的任务就是确保出海作业仪器的可靠性,要反复测试。这些密密麻麻的电子元器件,交错复杂的电路,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王亮介绍说,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通电检测,“璇玥”系统就像一台电话座机,靠电缆进行信号的传输。每一块电路板都是一个保障机器在深海正常运作的“齿轮”,只有每个齿轮都正常转动,才能在深海作业时减少风险。

说话间,王亮便对保养过后的仪器进行通电测试。

“电源已接通,电压调至180伏,通讯是否正常?”“一切测试正常,可进行下一步检测。”王亮介绍,与“璇玑”系统通过泥浆使脉冲器发出数据传输信号不同,“璇玥”系统靠电缆进行信号的传输,传输速率通常较高,且井下作业时受影响小,时效性也高,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据了解,“璇玥”高端油气技术装备将在我国多个海域投用,其中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璇玥”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近年来,得益于海南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扎实推进,越来越多蕴含国内自有高端技术的装备,从海南乘船出海,奔着“向海图强”的目标进发,奏响自主技术应用“最强音”。在澄迈,以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将推动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海洋产业中,助推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南日报金江11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