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绘本《夜归》/宫越晓子
前几天有妈妈留言说,高需求宝宝应该如何养育啊?
“两岁的男孩,一直是自己亲自带,可是天天就是爱哭,不高兴就哼唧哼唧。
不管做什么都要跟在我的屁股后面,就好像一条小尾巴,哪怕上厕所都要开着门才行。
不是我要求高,因为大宝不是这样,而且邻居家的那些小家伙都没有他那么爱哭。
我实在是头大,也试过不理他,可他能一直哭下去,都不带换气,我甚至担心他会哭晕过去。”
看到这个留言,想起有一次老婆跟我说,儿子动不动也喜欢哭脸。
说他是典型的高需求,说是我太惯着他,
每次我只能说,“每个孩子都是高需求的啊!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没事。”
“是没事,但总是爱哭怎么行呢!”
这样的对话,常常会让我反思自己的方法。
是不是真的太惯着孩子,把他惯出了毛病来?
其实,并非如此。
每个宝宝其实都是高需求的,只是有些宝宝高需求的方面比别人多。
我们看看妈妈们反馈总结的几个高需求宝宝的共同特点:
1、容易掉眼泪
2、要人经常陪着,感觉非常黏人
3、敏感,特别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4、脾气大,又倔强
5、会要求你说对不起
所以,做爸妈的总是感慨,不仅仅要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关注心理的需求,真累。
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父母把育儿当作科研来搞。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喂饱孩子就够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只是还有部分的父母,特别是一些老人,还以为孩子只要喂饱了、换得干干净净就是好的,就满足了孩子的需求。
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自体心理学研究发现,1岁内的婴儿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喝拉撒的小动物。
孩子也有情感的需求。
所以有的孩子,情绪平和,容易被满足,容易放松下来。
但有的孩子呢,从小就很难被搞定,哄他也不会马上开心,难以满足,常常让爸妈苦不堪言。
我觉得,当你的孩子真的比其他孩子更闹,更敏感,更需要疼爱的时候。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
反而应该更爱他们才行。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的孩子生来好像会乖一些,有的却天生爱闹。
姑姑家有两个表妹。
姐姐是早产儿,生下来的时候没少让人操心,那个时候生怕带不大,姑姑为此操碎了心。
而且一直爱闹。
晚上经常会哭,不知是饿了还是要尿尿,就是哭着不说。
姑姑几乎没好好睡过囫囵觉。
而小她几岁的妹妹呢,却非常乖。
我记得她几个月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妈妈在厨房做饭,她也不哭。
一个人转着大眼睛,用小手勾着衣服玩。
其实,如今想想,姐姐就是我们说的那种高需求宝宝。
说不定因为她从小身体不好,就需要父母更多的呵护呢?
而如今长大了,她却是非常乖巧的那个。
仔细想想,真离不开姑姑这些年倾注的心血和爱。
一旦试着去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你会觉得自己对孩子的误解太大。
其实,你尽管好好宠你的孩子。
只要父母养育得当,高需求宝宝长大后,也会很了不起的。
面对高需求的宝宝,我们更应该狠狠爱,给大家几个建议:
首先是安全感的建立。
安全感看不着、摸不着,却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童年时期会构建安全感的基础。
可我们很多人却并不在意。
比如有的老人会跟你说,不要对孩子什么都依着,否则他们会跟你索求更多。
还记得小小鱼1岁多的时候,我几乎对他有求必应。
我妈就对我们说,“你就差没把天上的月亮给他摘下来了。”
可我却愿意让孩子感受到我的“有求必应”。
在他的能力还不足以照顾自己的时候,自己做不到的事,我们做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亲人,需要感到信任。
孩子并不会因为你满足他的要求,而去“操控”你。
比如有妈妈说几个月的孩子,吃饭也非得抱着。
一放下就哭,他是不是想用哭来控制我啊?
我觉得不是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并没有控制你的想法。
他只是需求你,需要看到你。
他需要这种安全的感觉。
真的不要去搞什么哭声免疫。
觉得孩子哭就不要管,不能因为哭就满足。
其实在小小鱼几个月的时候,我也犯过这个错误。
那次我们就让他在自己的椅子里坐着,哭也没安慰。
没想到那天晚上就生病了,上吐下泻的,让我们吓得不轻。
后来冷静地回想。
其实跟我们的不当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是读懂孩子的敏感期。
心理学家将婴儿大致分为三类:难养型、易养型和慢热型。
而高需求宝宝的比例大概为10%到15%。
高需求的宝宝,哭起来不会停,甚至会有哭断气的感觉,有时也会哭得呕吐。
父母注定要给他们更多的耐心,接受孩子。
当然,还有很多情况,是大人对孩子的不理解,误以为孩子高需求。
比如秩序敏感期和追求完美敏感期。
大部分孩子3岁至4岁进入秩序敏感期:
比如孩子出门,必须由他来按电梯。
回家必须让他先进屋。
他看中的东西,哪怕是垃圾,也不能扔他的,不能移动位置。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身边每一件事得按照他的想法,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
目前还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建议:孩子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家长需要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关键要理解和变通。
还有一个完美敏感期:
孩子在2-5岁的时候,还有一个这样的现象:非常在意周围的事物是不是符合他自己的审美要求、是不是完整的。
比如饼干不能是碎掉的,涂色区要绿色就一定要深绿,浅绿不行。
如果刚好没有了,你说用蓝色代替,那就会不高兴。
如果你强行给涂了蓝色,那就会是一场灾难性的吵闹。
哭着要你恢复才行。
建议:这个阶段也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高需求。
其实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
不要觉得孩子提出的是无理要求。
只要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会发现真是误解他了,对不起呀!
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需要妈妈温柔的爱和积极的回应。
高需求意味着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爱和尊重。
比如更多的拥抱、交流、抚慰。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婴儿这回事”,就是说看到小婴儿的同时总能看到旁边照顾他的母亲。
小婴儿即使单独在那里,他的种种反应也都牵动着母亲心里的那根弦。
这种心理层面的交织和依赖的纠结只有在健康发展以后,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松开。
真正得到过满足的孩子更能学会分享。
而真正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真正走上独立。
说到底,他们哪里是不乖爱闹。
其实只是在呼唤我们的爱呀。
你好,我是二胎奶爸,家有“恐龙专家”小小鱼和弟弟,很幸运与你相遇。鱼爸曾是童书编辑,非常喜欢孩子这个神奇的群体,后来回家全职带娃。
201: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202:致每个陪睡的妈妈,全世界欠你一个拥抱
203:跟孩子哭穷,到底有多可怕?
205:内心强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206:家有男孩,请好好“说话”
207:好好爱那个发脾气的孩子
117:养男孩,三岁时需要一个关键转变!
118:千万不能错过孩子阅读的黄金十年!
120:爸爸,决定一个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