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赵都市报】
纵览新闻记者 檀亚楠
“每天躺床上至少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稍微有点儿动静就会醒,一晚上能醒六七次,醒了之后很难再入睡,早起感觉就像一晚上没睡似的,整个人都没精神。”最近,69岁的赵奶奶(化名)睡眠质量不太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家属带她来到了河北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接诊后,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孟艺哲详细问诊检查,发现赵奶奶是出现了“碎片化睡眠”。孟艺哲说,临床中出现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除老年人外,生完宝宝不久的宝妈、经常值夜班的打工人等,也容易出现长期的“碎片化睡眠”。看似晚上11点多睡、早上7点多醒,经历了7-8小时的“最佳睡眠时长”,但这类人晚上的深度睡眠时间很少,白天精神状态不佳。
孟艺哲认为,“碎片化睡眠”会导致代谢紊乱、大脑认知障碍,增加罹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此外,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问题、情绪和心理健康等问题。
预防“碎片化睡眠”,孟艺哲建议,规律作息,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一致,以帮助建立稳定的生物钟;限制卧床时间,只在感到困倦时上床,并在第二天醒来后起床,避免在床上花费过多时间,以整合和加深睡眠;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睡眠环境安静、黑暗和舒适,减少夜间觉醒的可能性;适当利用光照调节昼夜节律,尤其是在下午进行强烈光照,有助于增强昼夜节律幅度,从而减少“碎片化睡眠”。
此外,孟艺哲提醒,规律锻炼适当运动,但避免在睡前三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可能影响入睡。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乙酸盐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菌藻等),富含植物寡糖的食物(如洋葱、大蒜、牛蒡、芦笋、麦类、豆类、海藻等)以改善睡眠。若因“碎片化睡眠”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则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