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11月28日,在北京市“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统计信息处副处长朱静介绍,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两区”建设进入迭代升级的2.0阶段。截至目前,方案中的175项任务已落地近130项,实施率超七成,形成新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带动新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朱静介绍,北京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一批扩大开放举措。在全国率先开展增值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在北京全市域,允许外商独资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在北京自贸试验区,允许外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并探索技术应用,全国首家外商投资人体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企业落地亦庄组团。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审批绿色通道,以群众用药需求为导向,优化工作流程,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快速审评审批的工作模式。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出台《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为外资企业在京投资运营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机制化举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建立全链条“闭环式”企业诉求响应机制,今年以来已召开20余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启动北京市“全球服务伙伴计划”,首批授牌的13家服务伙伴在政企高层对话、政策匹配、诉求对接等方面享受集成服务。试点电子签名证书跨境互认和电子合同跨境认可机制,多家企业完成电子合同跨境签署。积极推动与DEPA成员方开展无纸贸易试点合作,完成首个全环节、分布式贸易数字化实单试点。
北京努力提升要素协同效益,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布全国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实现“首发即用”;出台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服务管理措施;设立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并启动4个服务站,已累计为20个行业近百种复杂数据出境业务场景提供服务;建立“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已覆盖5个行业117家企业,企业申报审批总时长压缩约50%。目前,全市已有52家企业通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200家企业通过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出境数据多样性和通过率均居全国前列。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启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首只股权基金——总规模20亿元的北京工融顺禧基金落地西城区。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进一步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支持银行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推动非金融企业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于外汇登记等多项改革落地北京。截至目前,已为474家优质企业办理经常项目试点业务,金额超900亿美元;为187家试点企业办理资本项目试点业务,金额超70亿美元。
“北京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在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中迈出新步伐。”朱静介绍,北京加快打造“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五大自贸品牌,创新药“随批随进”改革成效明显,北京高博医院引入国产创新抗癌药,从新药获批到落地治疗,仅用时9天;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落地全国首例人工智能领域监管沙盒;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北京碳市场各类碳排放权产品截至10月底累计成交量1.1亿吨、成交额45.72亿元,试点碳配额成交均价居全国第一;“京贸兴”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与中国(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实现联通,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能力和跨境资金结算效率显著提升;京津冀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持续扩容,三地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达203项。今年1至10月,北京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34.2%,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
朱静介绍,北京“两区”重点园区发展成效明显。丽泽金融商务区引进易付达中国总部等近450家新兴金融企业,高标准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成立金融巡回审判庭,实现司法领域与金融市场深度融合;怀柔科学城加快打造高端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落地仪器和传感器相关企业340家;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构建“金融+科技”业态,打造京西数字金融新增长极和智能科技产业新高地;中关村延庆园建设全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全市首条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正式开通。国际特色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引入北本电器、中奥汇智、璞华国际等日资项目,今年以来入驻日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60%;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已集聚德资及关联企业116家,其中世界隐形冠军企业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