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长三角”,安徽机遇在哪里?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记者 张敬波

11月的乌镇,粉墙黛瓦,小桥流水。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665家中外企业与机构参展,全球互联网领域近60家国际高端智库交流碰撞,共同擘画世界互联网下一个十年。

古镇风云会,“数字长三角”。站在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回溯“网事”历历在目,展望未来风光无限。如何在“新十年”借助人工智能的东风,拥抱数字未来,共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长三角数字经济腾飞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崭新课题。

乘“数”直上,12万亿元的背后

11月21日,在浙江嘉兴乌镇举办的2024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上,《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和《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榜单》正式发布,世界从中窥见数字经济的巨大威力和无限潜能。

《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建设成绩斐然。截至2023年年底,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经突破12万亿元,占三省一市GDP总量的40%以上。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也在扩容提速。据了解,参与长三角共建数字文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的城市已从此前的16个拓展到20个。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大局和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6年来,三省一市在数字领域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基础。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产业的主要集聚地。2023年入选国家级数实融合相关平台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长三角的研发创新投入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正加快建设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启动建设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3万件,占全国总量的26.8%。

当前,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全国的1/3,建成5G基站超72万个,建成千兆城市32个,IPv6活跃用户数达2.7亿,41个城市、140多项政府服务事项和场景实现一网通办,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生活圈,三小时高铁圈,24小时包游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最为生动的写照。

据王崧透露,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迈向新高度,一批全球领先的AI企业和技术平台持续壮大,合肥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等城市被纳入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平台总体布局之中。

《报告》分析认为,下一步,长三角应以打造引领未来发展的区域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前瞻识别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蕴含的创新机遇,围绕创建AIGC中国创新网络、加快培育数字未来产业、打造“数字丝路”创新枢纽、强化数字社会普惠服务、激发数实融合应用赋能、夯实创新生态要素保障等重点领域,实施高站位、强牵引、可落地的创新举措,协同建设数字时代世界级长三角创新城市群。

融数聚智,安徽奏响奋进强音

独角兽企业是指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初创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是指从创业团队、产业方向、技术创新能力及发展趋势看,具有成为独角兽企业潜质的创新企业。

据《2024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影响力研究报告》,长三角地区已经汇聚294家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占长三角地区独角兽(潜在)企业总数的50.1%,其中,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约2260亿美元。

从地域看,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分布于24座城市,超过5家的有8个城市,其中:合肥19家,芜湖、常州、湖州各3家,绍兴、安庆各2家,丽水、淮南、六安等各1家。

合肥聚集长三角地区六成量子科技赛道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5家,总估值近250亿美元;潜在独角兽企业14家,分布于芯片、量子科技、数字医疗、区块链等7个赛道。合肥在量子科技赛道优势显著,长三角地区5家量子科技赛道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中,合肥独占3家。

前有合肥,后有芜湖。据芜湖市市长徐志介绍,作为安徽省和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布局的数据中心集群,该市不断加强长三角算力合作,搭建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服务平台,实现与中国算力网及上海、苏州、杭州等区域算力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出1000余款算力、算法产品,累计上架智算超1.4万P,入选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荣获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

今年6月,芜湖市成功举办“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全球开服。加快建设火山引擎长三角算力中心,打造全国最大智算规模的高性能算力园区。探索建立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流通交易,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建设安徽省算力交易中心,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数据要素×交通物流”“数据要素×医疗健康”等行动。先后发起成立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通航产业联盟等,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安徽省第1位。

“我们将抢抓数字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推进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为数字长三角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徐志说。

善治善技,迈向更美好的“数字未来”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这是茅盾笔下的故乡乌镇,曾经有“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感叹。

2014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从这里发出。转眼十年,今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十年”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人工智能成为峰会最热词。

“人工智能赋能长三角发展的作用正越来越明显。”11月21日,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表示,千行百业都在呈现出AI转型趋势,这和去年有很大不同。峰会期间,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当前,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但也暗礁遍布。“未来十年,是从‘互联网+’走向‘人工智能+’的时代。”兰建平告诉记者,技术进步重新定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长三角地区努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顺势而为的战略举措。

过去30年,互联网的主要价值是连接;未来30年,AI将全面提升整个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创造远超互联网链接所创造的价值。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峰会主论坛上表示,随着AI从数字世界走进物理世界,未来大部分事物都会具备AI能力,实现“数”“实”天然融合。

芜湖市大数据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蓉介绍,作为“东数西算”十大集群之一,该市拥有15个大型和超型的数据中心,华为、抖音也已落户。该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建成了数据基础设施可信流通空间,并基于算力平台开发了三个应用场景,包括AI for science(科学大脑)、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

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仍是互联网的核心话题。“改头换面”“语音克隆”……AI带来的风险隐患,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新变量之一。如何让技术向善,是乌镇峰会新十年的开篇议题,也是行业下一个方向。

“人工智能正在给关键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安全已经来到临界点。”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未来强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需要重点采用三大技术策略。第一个策略是结合大模型基础运行环境、训练环境、API接口以及数据安全进行多维度、体系化防护。第二个策略是用“鉴伪”“防伪”技术有效遏制深度伪造。第三个策略是用安全大模型反哺安全能力大提升。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坚持智能向实、智能向善是人工智能科技服务社会进步的核心要义,满足人们对美好科技生活的向往是创新的重点。

在今年6月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三省一市4家行业协会、3家龙头应用企业、5家AI服务企业共同签署了长三角AI+场景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开展“AI+”行动计划,共同推进AI技术的场景化应用,着力打造“AI+应用”全国高地,为“数字长三角”建设贡献力量。

峰会期间,20个城市共同发起“长三角城市共建网络文明合作倡议”,将聚焦“网络文明合作共商、正面宣传话题共推、网络生态协同共治、网络安全防线共筑、网络执法机制共建、网络平台行业共律”,合力构建具有辐射性、示范性、带动性的网络文明共建平台、协作平台和服务平台。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4年11月28日)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