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1月27日下午,南师附中办学联合体“育‘知’激‘情’,启‘智’塑‘品’——‘做数学’学科育人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交流展示活动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拉开帷幕。南师附中办学联合体各成员校、鼓楼区树人联盟各成员校、“城乡一体化”携手共进校的领导及教师代表参会,南师附中纪委书记武小冬现场观摩、指导。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秉承百年附中“慎聘良师、锐意实验、校风诚朴、善育英才”的办学特色,坚持学科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据了解,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曾在南师附中工作20年的江苏省教育研究院科研规划与管理处主任董林伟先生领衔省初中数学实验研究团队,聚焦“做数学”项目开展了系统化研究,并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起,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并成为推广与应用区。8年来,树人学校先后成为江苏省数学实验联盟学校、江苏省数学实验先行示范校等,受益良多。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党委书记张小兵在致辞中对参与活动的领导和老师们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做中学”是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性的学习方式,“做数学”项目让学校数学教师队伍得到较大发展,让师生看到了数学学习的另一种可能,“‘做’赋予了数学学习行动性,实现了手、脑、心的合一,是真正的学科育人。”
在实验课观摩环节,郭兴老师带来了七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七巧板》。他从七巧板的由来引入,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七巧板,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七巧板的形状、比例、面积等多种数学概念,将静态的知识学习转化为动态的认知感知过程,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他希望通过七巧板的无穷变化,让学生领悟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的魅力。
八年级《“水立方”——探究正方体截面的形状》一课中,谢宝群老师带领学生切割正方体橡皮、转动装有蓝色液体的水立方,观察正方体在切截过程中截面形状的变化。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寻找规律、验证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以及从感性认知到理性验证的数学思维。他表示,希望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清事物本质。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徐德同对两节观摩课表示肯定。围绕“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他强调不仅要用数学讲好中国故事,更要用生活的语言讲好数学故事,用数学语言讲好生活故事。同时,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本质立品质,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中让学生收获成长。
以《做数学;义务教育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为主题,江苏省教育研究院科研规划与管理处主任董林伟系统介绍了“做数学”项目。他指出,针对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数学”从“改造数学内容的呈现、改变数学学习的方式、改进数学学习的过程”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目前,该项目已形成系统化的成果:“做数学”的理论体系、“做数学”的教学模型、“做数学”的评价框架、“做数学”的系列资源。
最后,大家参观了学校的数学实验室,丰富的特色教具让人目不暇接。据了解,学生可以在这里通过电脑、数学实验器材等进行操作,让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变得可视化、形象化。参与活动的老师赞叹不已,他们表示,此次交流展示活动不仅让加深了他们对“做数学”项目的理解,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数学教研体系。
通讯员 孙洁
拍摄 朱思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夏诗怡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