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973场
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Jinwoo Kim(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讲座主题:
Weak Monotone Comparative Statics
主持人:
吴泽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石凡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闵瑛美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翁翕教授、刘烁副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子伟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Jinwoo Kim详细阐述了他对弱单调比较静态方法所开展的研究工作。相较于以往关于单调比较静态的理论框架,弱单调比较静态方法显著放宽了对集合序关系的严格要求,转而采纳弱集合序关系作为衡量集合大小的新基准,以此替代传统的强集合序关系。强集合序关系在处理个体选择问题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有效性,然而,在应对诸如多人博弈、社会决策及匹配问题等涉及群组选择的复杂情境时,其应用则显得力不从心。
Jinwoo Kim深入展示了弱单调比较静态方法在多种应用场景下的强大功能,特别是在帕累托最优决策分析与策略互补性博弈等领域的应用,并精确界定了应用该方法所需满足的先决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某些偏序集中不存在严格的格结构,弱单调比较静态方法依然能够保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Jinwoo Kim进一步展望了弱单调比较静态理论的未来拓展路径,其中包括探索其在贝叶斯纳什均衡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在替代性偏好框架下稳定匹配存在性问题的分析上可能发挥的作用。这些前瞻性的见解为弱单调比较静态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974场
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
主讲人:
陈祎(上海科技大学副教授)
讲座主题:
A Small Fish in a Big Pond?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Marginal Enrollment in Elite Universities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冲长聘副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曹光宇助理教授、年永威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力行教授、易君健教授、席天扬长聘副教授、于航助理教授、王轩助理教授、徐化愚助理教授、黄清扬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仇心诚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陈祎讲座的主题聚焦于中国精英大学录取的长期经济后果,尤其是对边缘录取者的财富和消费状况的影响。此处的精英大学定义为录取分数在该省一本线以上的学校和专业。尽管进入一所精英大学可能对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从个体角度来看,这一选择可能涉及显著的权衡与代价,边缘录取者往往需要牺牲较强的专业或迁居较小的城市,这些决定可能削弱精英教育的市场收益。
陈祎的研究团队通过将中国高考考生的行政记录与十年后的银行交易数据相结合,并采用断点回归设计,探讨精英大学录取的财务影响。结果显示,仅勉强通过精英大学录取分数线的个体,进入精英大学的概率提升了42%;然而,这些边缘录取者在房地产支出上显著减少,且在其他消费类别上并未增加。
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来自以下三方面:首先,边缘录取者在更高平台上学业表现上相对逊色;其次,他们倾向选择学校中的较弱专业,降低了职业竞争力;最后,这些大学往往位于就业机会较少的次级地区,限制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975场
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
主讲人:
陈嫣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讲座主题:
Extreme Heat and Health Insurance Demand(极端高温与健康保险需求)
主持老师:
王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一鸣教授、王法预聘副教授、刘蕴霆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卓教授、张俊妮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胡博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的极端温度事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陈嫣然分享的报告使用了包含重大疾病保险记录和长期每日气象信息的专有数据集,研究了极端温度对医疗保险决策的影响。报告发现,极端高温会增加医疗保险的购买,因为与之相关的异常高温起到了显著性效应。包括使用空调在内的适应性行为可以缓解极端高温的影响,而同期空气污染则加剧了这种影响。个人和小企业、老年人、女性和户外工作者对极端高温比其他人更敏感。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研究者将极端温度的影响分为极端高温(以绝对温度衡量)和异常高温,并试图估计和定义极端温度的阈值;二是研究报告表明,异常高温作为显著性效应,其行为影响导致了医疗保险购买的增加。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976场
经院-全健院
“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张欣(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
讲座主题:
Fetal Pollution Exposure, Cognitive Ability, and Gender-specific Parental Investment
主持人:
潘聿航(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教授、施新政长聘教授、石菊长聘副教授、姚奕长聘副教授、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梁远宁助理教授、庄晨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黄成教授、孙宇副研究员、吕蓓妮助理教授、杨佳楠助理教授、崔知涵助理教授、林淑君助理研究员、林昊翔助理研究员、蒋少翔助理研究员
讲座内容:
张欣的研究探讨了胎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对低压力测试成绩的影响,并分析了这种负面冲击下,家长在性别上的差异反应。研究使用了来自中国的全国代表性调查数据,聚焦于PM2.5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家庭中性别偏向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张欣表示,研究发现胎儿期暴露于PM2.5会显著降低女性的认知能力,尤其是那些有兄弟的女性。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家庭对不同性别的投资偏差来解释:在同等污染暴露水平下,女性在家庭中得到的学习帮助较少,导致她们教育水平的显著下降。而相比之下,男孩在相似的污染暴露条件下,受影响较小,家庭投资倾向于缓解其负面影响。为了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研究采用了全国性调查数据,具体分析了家庭在帮助子女学业方面的行为和差异。研究者通过对PM2.5暴露和测试成绩的关联进行统计分析,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素,从而得出污染对性别认知差异的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污染对不同性别的长期影响,并强调了性别偏向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在环境因素对个体认知发展上的关键作用。张欣强调,政策制定者应关注空气污染带来的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研究建议在社会和教育政策上应加大对女童的支持力度,确保污染带来的健康与教育影响在性别上得到公平对待,进而缓解环境因素对性别差异的长期负面影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