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东北部,宝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见证着中国近现代的沧桑巨变与辉煌成就。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变革的土地上,吴淞大桥如同一座历史的丰碑,横跨蕰藻浜,不仅连接着城市的南北两端,更是连接着宝山的过去与未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承载着宝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奋斗的精神。
两江总督刘坤一
1898年的蕰藻浜木桥
侵华日军占领上海后,大桥易名为“白川桥”的通桥礼
1953年建成的吴淞蕰藻浜大桥
1978年吴淞地区航摄
解放后,为扩大同济路、逸仙路的交通能力,市政府决定将此桥改建为永久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华东建筑工程局土木工程处(原市联营改建公司)承建,投资269万元,1951年6月开工,1953年9月大桥经过第四次修建后正式通车,该桥成为上海市郊最早建成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全桥总长126米,底部为3孔,中孔达36米宽,边孔为22米宽,两堍各有一钢构式引桥,车行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两米。桥梁荷载为20吨。
1991年大桥南侧逸仙路
1991年大桥周围环境一角
随着宝钢的兴建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连接逸仙路和同济路的蕰藻浜大桥逐渐成为交通“瓶颈”,大桥改建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并提升城市形象,宝山区政府决定对大桥进行彻底的改建和升级,新桥的建设资金采取市里投资与地方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在新桥建设期间,对通过吴淞蕰藻浜大桥的机动车辆征收过桥费,用于偿还建桥贷款。改建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宝山区集资2亿元,开创了上海城建史上采用社会集资建设重大市政工程项目的先例。
1992年,第五次重建中的吴淞大桥
1993年,改建后的吴淞大桥
2015年,吴淞大桥大修桥面施工
如今的吴淞大桥已成为了宝山区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站在吴淞大桥上望着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远处繁华的城市景象不禁感慨万千。这座桥梁不仅见证了宝山从渔村到现代化城市的变迁,更承载了宝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