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药掰开吃会昏迷,有些药嚼着吃都没事?

全文1527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被掰开吃会导致昏迷,因为其控释结构遭到破坏,药物迅速释放,引发严重低血压症状。

02除硝苯地平控释片外,缓释药、肠溶制剂、包衣片和化疗药、靶向药等也不宜掰开服用,否则可能导致药物失效、副作用增加或中毒。

03不同药物的服用方式各异,如分散片可掰开、咀嚼片需咀嚼后吞服、舌下片含在舌下吸收等,需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循医生指导。

04由于药物剂型不同,错误的服用方式可能让治病变成致病,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如有疑问,及时咨询药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前段时间,一则女子把降压药掰开吃导致昏迷的新闻,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大家普遍好奇为什么把药掰开吃会昏迷的同时,也在重新思考平时自己吃药的方式对不对。
图片

图源:微博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到底哪些药物不能掰开吃,以及如何判断药物该怎么吃。

为什么降压药掰开吃会昏迷?

硝苯地平有多种不同剂型的药片,其中普通药片——硝苯地平片(每片10mg)在治疗高血压时的用药频率是每次1片,每日3次。它起效快,但吸收和消失的速度也快,通常一粒药片在4~6小时就完成了全部使命。患者需要按时接力服用下一片药,来维持体内药物浓度的平稳,但频繁的用药次数多少会给人带来一些不便。

图片

图源:CCTV 13
因此,很多患者会选择硝苯地平控释片(每片30mg),它的剂量是普通药片的3倍,每天只需要服用1次,方便了很多。新闻中,当事人吃的降压药正是硝苯地平控释片。
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外层包裹了一种特殊设计的外壳,有着“水能进来但药出不去”的特性,这就如同在药片上安装了“定时释放”的装置,保证药物可以在体内以均匀且稳定的速度释放,从而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的效果。当药物释放完毕之后,甚至能在粪便中发现完整的空药片。

图片

图源:CCTV 13

但硝苯地平控释片一旦被咬断或掰开,其精妙的控释结构就会遭到破坏,就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药物会“嘭”地一下在短时间内“倾泻而出”。如此大剂量的药物极速释放,必然会导致血压异常下降,进而引发严重的低血压症状,如昏迷。

哪些药物不能随意掰开?

除了控释片,还有以下几类药物不宜掰开服用,如果掰开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失效、副作用增加,甚至引发中毒。
1)缓释药
和控释药的原理相近,缓释药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药物释放的过程缓慢下来,掰开服用会导致药物释放速度加快,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当然,也有的缓释药片设计了“分割片”,可以按分割线完整切开,酌情使用,但不可以咀嚼或研磨服用。
图片

图源:摄图网

2)肠溶制剂
这种“肠道专属”的肠溶制剂设计,是为了确保药物能在小肠中释放发挥作用,避免药物在胃里“迷路”被过早分解,同时防止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如果掰开肠溶制剂,不但可能会刺激胃黏膜,还可能导致有效成分被胃酸破坏,影响药效,甚至产生危害。
图片

图源:健康报

3)包衣片
包衣片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等,包衣以防潮、避光、掩盖不良气味等,如果将它掰开,那么这些保护作用也会同时消失。
图片

图源:科普中国

4)化疗药、靶向药
这类药物本身毒性就比较大,掰开服用可能会增加对口腔等处黏膜的毒性风险,并对人体产生细胞毒作用。

药片的“花式”吃法

除了整颗吞着吃的药之外,不同药物根据其成分和作用机制等特征,会有不同的服用方式,有些可以掰开、咀嚼或泡水服用。
1)分散片
分散片可以直接用温水送服,也可以将药片溶解在温开水中服用,特别适合老人、儿童等人群在遇到片剂较大难以吞服的情况时使用,这种药物设计有效解决了“吞咽困难”的问题。
2)咀嚼片
咀嚼片需要在口腔内充分嚼碎后,再少量饮水咽下,适用于需要快速吸收药物的情形。贪吃又经常吃多了胃痛的小伙伴,应该很熟悉。
图片

图源:摄图网

3)舌下片
舌下片是一种含在口腔舌下用的药片,药物通过口腔粘膜吸收,被吸收的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分布至全身。千万要记住,此种药片只能含在舌下,不能咽下
4)泡腾片
大家最熟悉的泡腾片应该是维生素C泡腾片,只需要将药片放入适量水中,待气泡释放后摇匀就可以服用,非常适合儿童和需要快速溶解的情况。不过要注意的是,泡腾片不能吞服或含服,因为直接服用会在口腔或消化道产生大量气体,有窒息和胃穿孔的风险。

图片

具体不同药物应该怎么吃,还是需要仔细研读说明书,全面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因为不同的药物剂型有不同的服用方法,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可能会让“治病”变成“致病”。
同时,请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如果对药物的服用方法有疑问,记得及时咨询药师,他们是你安全用药的“智囊团”。 

图片

作者:王茜,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理学博士

策划&编辑:小叮当

鸣谢: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胡骏博士  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 END —


你的文章也可以登上科技馆官微和官网啦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