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保精神 汲取国际经验——意大利为文化遗产注入时代感

全文3576字,阅读约需11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意大利的阿皮亚古道成功申遗,成为该国第60个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遗产地。

0221世纪以来,意大利旅游业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但文化遗产地面临维护压力。

03为此,意大利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

04意大利各地尝试多样化措施控制过度旅游,如威尼斯首次试运行“入城费”政策。

05此外,意大利发达的时尚产业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私合作的主力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文/张馨文)在今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意大利的阿皮亚古道申遗成功,顺利成为该国第60个世界文化遗产,也让这个文明古国继续保持着全球拥有最多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的头衔。

在这些类型多样、遍布亚平宁半岛各地的6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世界闻名的景点,不少遗产地是整座古城,比如“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水城”威尼斯和“中世纪小镇”锡耶纳等。很多意大利居民就生活在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地之中,与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古街道和独特景观朝夕相处。

进入21世纪以来,日益便捷的交通和不断兴起的社交平台,让越来越多国际游客了解意大利并前往这里观光旅游。旅游业为意大利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但也让很多文化遗产地承受不小的维护压力。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意大利在不断摸索和尝试。

教堂“活化”为电影博物馆

意大利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十分悠久,甚至在尚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之前,这片土地上林立的城邦就开始为各自的藏品制定保护规则。这种“保护自己国度珍贵文物”的价值观,深刻影响到统一之后的意大利,政府传承了这一精神,认为国家应当成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监管者。

1948年1月生效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为:“共和国促进文化以及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发展。它保护景观以及历史和艺术遗产。”这一条款明确了国家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职责。1975年,意大利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部正式成立,原来被划分在公共教育部下的职能得到进一步重视。2004年,意大利综合多年来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出台重要的综合法典《文化遗产和景观法典》,这部法典成为意大利保护文化遗产的核心法律,详细规定了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和管理。

虽然意大利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拥有主导地位,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央政府的权力不断下放到地方。大区是意大利的一级行政区划,它们拥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2001年,意大利修订宪法。根据新宪法,中央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有专属立法权,而在文化遗产开发、宣传和组织文化活动方面,大区拥有并行立法权。

近20年来,意大利各大区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运用多种手段宣推自己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文物或考古学家的挖掘成果,而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首府都灵的国家电影博物馆就是一个生动新鲜的案例。这座以电影文化和科技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都灵地标性文化遗产安东内利尖塔内。安东内利尖塔原是一座19世纪的古犹太教堂,具有独特的尖顶设计。它高达167.5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砖砌建筑,至今仍是意大利的最高建筑之一。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文化部决定建立一个展示意大利和国际电影文化与技术的博物馆。在选址过程中,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其中就有安东内利尖塔的选址设计方案。方案提出,尖塔内部原来用于教堂设计的高穹顶,能为立体展示电影文化与科技提供宽阔的空间。

这一方案最终胜出,博物馆于2000年正式开放,观众能在19世纪教堂风格的穹顶下,了解电影文化这一现代艺术的诞生与演变。记者在博物馆里看到,馆内展示了《星球大战》《哈利·波特》《异形》等诸多经典佳作的拍摄道具和场景还原,为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遗产注入时代感。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中约有一半是青少年群体,年轻一代在这里收获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用“入城费”控制过度旅游

意大利的很多世界文化遗产覆盖整座古城,例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维罗纳等知名城市。全球游客慕名前来,但这些城市同时是开放的、有居民生活的地方,而非封闭的博物馆或游乐园,这无疑给古城平衡遗产保护、居民生活和游客需求之间的关系带来极高难度。

文化遗产带来的旅游业繁荣是意大利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承载着历史的文化遗产不断面临过度开发和商业侵蚀的困扰。面对争议,意大利各地正在不断摸索,试图采取多样化措施控制过度旅游。

今年在意大利乃至全球都引起关注的一件事是威尼斯首次试运行“入城费”政策。从4月25日到7月14日,其间有29天被定为收费日,进入威尼斯城的“一日游”旅客要支付5欧元费用,引发各方讨论。

威尼斯采取这一措施的背后是承受了多年的压力。2014年和2021年,威尼斯曾两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点名批评”,特别提到该城未能管理好游客数量,也未能确定所有世界遗产承诺设立的保护缓冲区,可能会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收取入城费一度出现在威尼斯提出的应对措施中,但反对声非常多。很多人认为,如果收费,会让威尼斯彻底沦为商业乐园,本地居民进一步流失,传统文化加快消亡。

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对威尼斯发出警告。分析人士认为,这次警告促使威尼斯政府最终决定试行入城费政策。目前,这项收费仅针对当日进出的“一日游”游客,在威尼斯过夜的游客、本地居民、工人、学生、14岁以下儿童等免缴此费。

在外地求学的23岁威尼斯人亚历山德拉·里奇放暑假回到家乡,他告诉记者:“开始收取入城费一事让我感到欣慰,这说明我们城市的问题终于得到重视。”威尼斯主管旅游事务的官员西莫内·文图里尼对媒体表示,收费后,“周末游客确实比去年同期少了一些”。

旅游业是威尼斯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威尼斯每年吸引约2000万游客。统计数据显示,试运行期间,有近43.8万名游客缴纳入城费。威尼斯政府表示,这是一种“软着陆”,正在逐步摸索最佳方案。文图里尼认为,增加收费天数及提高入城费价格或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客流量。

安德烈亚·库内奥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附近一家咖啡馆工作了30多年,他在电话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当地人普遍认为威尼斯以前的状况是不可持续的,收取入城费是积极的第一步,但长期影响如何、商业活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一切都还未知。

威尼斯市长路易吉·布鲁尼亚罗在10月份表示,鉴于入城费政策试运行取得成效,威尼斯将在明年4月至7月继续向“一日游”游客收取入城费,而且费用涨到10欧元,收费天数增加到54天。

时尚产业加入保护队伍

意大利中央政府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预算虽然不低,但对于数量如此之多的文化遗产而言,还是显得十分有限。因此,支持和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是意大利积极运用和重视的一项策略。《文化遗产和景观法典》规定意大利政府可以与私营企业合作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使公私合作保护文化遗产得到合法化和规范化。

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发达的时尚产业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私合作的主力军。不少知名时尚品牌都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文化遗产保护。这些品牌投入的资金帮助一些文化遗产实现了更好的修复或引入新科技设备,文化遗产的宣推也提高了品牌的附加值和公众曝光度,最终实现“双赢”。

2018年,意大利时尚品牌Tod's赞助2500万欧元,支持组建一支超过80名考古学家、建筑师和工程师组成的队伍,修复位于罗马的世界文化遗产斗兽场,这次修复运用大量摄影和测绘技术,清理掉斗兽场地下陈年累积的污垢。由于积水会腐蚀建筑构造,团队安装了一个可以减少岩石材料中渗水的系统,以延长斗兽场的寿命。

2021年,修复完成的斗兽场地下部分向公众开放,游客可以在“地宫”步行长达160米的路程,并近距离横穿“地宫”里的隧道。按照游览线路,游客们先从当年角斗士入场的门进入电梯,下降到“地宫”,随后沿路参观以前狮子、老虎、水牛等动物如何通过地下隧道被带到斗兽场并锁进牢房,最后通过电梯升到地面的舞台,沉浸感“拉满”。

意大利文化部对此次合作评价说:“PPP模式是正确的,表明Tod's作为一家出口全球的意大利企业,愿意回报祖国的文化艺术遗产,意义重大。”Tod's创始人迭戈·德拉·瓦莱也对媒体表示:“只要政府和企业目标一致,完全可以合作。”

开展国际合作促成“双赢”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成员,也作为拥有最多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员,意大利积极依托联合国平台,参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提供培训,传授先进的修复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战期间,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多国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大量历史建筑、博物馆和艺术品在战争中被摧毁或掠夺,引发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集中关注。意大利在1956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提出成立一个专门的国际组织来促进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培训。这一提议得到广泛支持,促成三年后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的成立,其总部设在罗马。

通过ICCROM这个平台,意大利在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和实践方面发挥了很大影响力,特别是把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理念带到亚洲、中东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各国培养了多批专业人员。

一方面,ICCROM进一步增强了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另一方面,意大利自身也从ICCROM的国际合作获益,了解不同国家文化遗产的特点和独特的保护经验,帮助意大利提升了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

国际合作交流往往能促成“双赢”结果。据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员海伦妮·波尔菲里欧介绍,最近几年,中意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了不少交流合作,意大利专家从中了解到中国文化遗产管理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最新经验。由于两国行政执法体系、文化遗产特点存在差异,这些交流为意大利有关领域工作打开新的视野。

“中国在木质、青铜器等材料的文物修复方面有自己的长处。”意大利国际地中海和东方研究协会考古学家罗伯托·恰拉对记者说,“了解中国文物的修复技术,对于意大利修复类似文物有所裨益。”他表示,不同国家的考古学家和技术人员在共同场景里并肩工作,可以感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种交流能提高双方保护文化遗产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