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安徽法治报》头版
原标题
篾匠街留住记忆更焕新活力
本报记者 徐奥萍
一条满是刀痕的长凳子,一把磨光的篾刀,一声清脆的毛竹破裂声……在马鞍山市和县城内小市口向西,有一处篾匠与竹器行业的聚集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篾匠街。
篾匠街形成于明清时期,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因篾匠、木匠、扳匠等手工艺人聚集而得名,拥有5处不可移动文物、27处历史建筑和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和县境内唯一一条保存相对完整的古街,见证了和县近现代的繁华与变迁。2021年,这里被批准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然而,近年来,街区内私搭乱建现象普遍,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足、功能老化,严重影响街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和县检察院专职委员杨静平告诉记者,针对篾匠街保护中存在的整体风貌受损、住房和消防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系列问题,检察机关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同时,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圆桌会议,凝聚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合力,促进该处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利用,既统筹了城乡建设,又传承了历史文化,助力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当下治”和“长久立”。
今年3月,和县检察院在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本案线索,遂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档案、无人机航拍、邀请专家现场勘查等。检察机关调查查明,篾匠街位于和县老城区中心,传统篾匠、木匠和扳匠世代在此从事手工作业兼零售,两侧店铺和民居大都为一进或多进四合院。店铺和民居均归当地居民个人所有、使用和管理,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修缮和系统维护,私搭乱建现象突出,严重影响街区整体历史风貌。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房屋多为危房,电线散乱缠绕,且无消防配套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因篾匠街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施工受到严格限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直未改造,长期存在雨污合流等环境卫生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检察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等规定,向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县住建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篾匠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县住建局收到检察建议书后,反映篾匠街保护涉及规划、消防、环境等多个领域,需其他相关部门协同配合。
为实现整体保护,和县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县住建局、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管理局、消防大队以及属地政府召开圆桌会议。会上,在检察机关的主持见证下,各行政机关就各自履职内容、相互协作配合等方面达成共识,明确通过梳理街巷路网肌理、清除违章搭建、修复历史建筑、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扶持传统工艺六项举措,实施历史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保护。
5月23日县住建局书面回复检察机关,已将篾匠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工程列入《和县历史文化名城—新型文化特色街区更新保护项目》,并筹措专项资金,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
随后,和县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开展“回头看”,确认县住建局联合文旅部门已聘请专业技术公司对篾匠街核心区的148户269间房屋逐一进行安全抗震鉴定检测和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形绘制;自规部门已完成保护规划设计审批;消防部门临时新增30具灭火救援设施并配合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城管部门清除违章搭建12处。和县检察院遂于6月5日依法决定终结案件。
为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和县检察院还会同县住建局向地方党委、人大汇报,共同推动和县人民政府制定《和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