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启动了新一批古籍修复保护学生助理培训工作,师生们埋首故纸残页间,帮破损古籍重获新生。该校图书馆自2016年建成古籍修复室,开展馆藏破损文献修复和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等工作,9年累计修复了馆藏破损古籍两万余叶。
28日8时许,北师大图书馆的修复室内,传出清脆的锤击声。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副研究馆员葛瑞华带领3名学生助理,学习线装古籍修复和装帧的基本流程。“经过喷平、展压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我们就可以对书叶细节进行修补了。”葛瑞华从压书板下缓缓取出一叶古籍,它来自图书馆馆藏善本——一册明代的稿本族谱,纸张薄如蝉翼,泛着淡淡折痕和黄色水渍,边角有轻微破损。
用毛笔蘸取稀浆水,涂在破损四周,隔纸均匀按压加固,裁剪多余的补纸……学生助理、该校政府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研三学生李鸿学着葛瑞华示范的样子,聚精会神地修补书叶破损处,镊子等工具在指尖移动,一不小心就可能引起纸张开裂。
“纸张搭口要控制在两毫米之内,这是标准”“现代书籍的书页和古籍的书叶含义不同,一张古籍书叶,相当于今天的两张书页,不要搞混”“修复古籍要修旧如旧,找到薄厚、颜色、质地、帘纹等都匹配的补纸,才能最大程度地复原”…… 学生们操作时,葛瑞华不断提示着细节。
李鸿是3名新学生助理中第一个上手实践的,原因在于她曾听过该校面向研究生开设的《文学古籍欣赏、收藏与研究方法》课,其中就有葛瑞华讲授的线装古籍装帧制作课。她在课堂上对古籍修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报名参加了学生助理的招聘。“跟古籍打交道考验耐心和细心,性格也被不断磨炼,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她说,明年毕业后,希望有机会进入图书馆,真正从事古籍修复与保护相关工作。
作为我国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北师大图书馆现藏40余万册古籍及传统装帧形式的图书,其中善本达4万余册。目前,该校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有序开展,并面向学生开设线装书装帧的理论和实践课,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加入传统刷印、拓印等技艺。未来,葛瑞华希望将课程推广到更多学生中去,传播古籍修复与保护的精神和技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何蕊,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