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午战争130周年,中日之间在海陆展开较量而惨败,最终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而结束。甲午之战的如此结局,深深刺痛了中国,这也是导致后来的戊戌变法的重要诱因。中日在西太平洋如此激烈对抗,当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已经日益强大,它以门户开放政策为依据,实际上是若明若暗地支持日本。
甲午之战的十年之后,又在中国领土上发生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不在日本开打,也远离俄罗斯本土,当时的中国政府只能苦涩尴尬地宣布“局外中立”,这一奇观而惨烈、虚伪而赤裸、规模巨大而荒唐的战争,最终以俄罗斯惨败,与日本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合约》而画上句号,但其影响却余音绕梁,相当深远。日俄战争前后,美英支持日本,德法支持俄罗斯,大致形成两大阵营。但,日本打败俄罗斯,不仅并吞朝鲜与中国东北,其海军此前毁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如今又在对马海峡覆灭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野心膨胀,气焰嚣张,称雄太平洋的野心昭然若揭,这就与美国产生尖锐矛盾。日本在日俄战争的十年之后又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几乎是要灭亡中国,也不符合美国利益,就此,美日之间展开激烈较量,为此后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埋下伏笔,在日本亡我二十一条的三十年后,也就是1945年,雅尔塔体系形成,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就是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大致东亚格局的基本脉络。
1896年的四五月份,李鸿章有一次出访,他去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清政府本来要派王之春前往,但沙俄觉得王之春层级太低,不大高兴,这才改派因甲午战争之后声誉受到极大冲击但却有国际影响的李鸿章。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结束,中国任人宰割,受尽凌辱。但割让辽东半岛,沙俄觉得对他们的利益有损害,就联合法国、德国向日本施压,日本最终答应让中国再出三千万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件事办成,俄国、德国自然认为有功于中国。在这件事情上,沙俄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维特。但,帮忙之后,岂能就此万事大吉?是需要回报的啊。在此背景之下,沙俄希望李鸿章去沙俄,别有深意。李鸿章经地中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从敖德萨到圣彼得堡,再去莫斯科,负责接待他的人,也是维特。
维特是沙俄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政策制定人,也是俄罗斯第一部宪法前身《十月宣言》的起草者。维特出生于1849年,比李鸿章小23岁,比张之洞小12岁,精力旺盛,头脑敏锐,且来说说维特。
维特伯爵
1849年6月17日,维特出生于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就是巴别尔《我的第一笔稿费》中的第比利斯。他受外祖父家庭的影响,有一姨表姐是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布拉瓦茨基夫人。这个女人有文学天赋,又是歌唱家,情夫多多,在巴黎、伦敦、纽约、君士坦丁堡如鱼得水,她的一情夫为救他而溺水死在埃及,这个女人最终死在巴黎。维特在读大学之前,因为出身贵族,放荡不羁,成绩一般,他有两个哥哥亚历山大与鲍里斯。他去敖德萨读大学后,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毕业于敖德萨大学数理系,成绩出类拔萃。依靠便利关系,他于1869年进入敖德萨铁路局,经历过一个惨烈事故,受到处分,后到基辅铁路部门任职,配合参与俄土战争,受到充分肯定。
1871年,他进入沙俄政府部门,成为黑帮组织“神圣兄弟会”的正式成员,1883年他写有一本《铁路运费原则》,得到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青睐。他从1886年到1888年任西南铁路分局局长。1888年,他被任命为俄国铁路厅厅长和运费委员会主席。1892年2月﹐他任交通大臣,同年8月接替维施涅格拉德斯基任财政大臣。他在财政大臣任内﹐大量引进外国资本,实行保护关税﹑酒类专卖﹑改革币制﹑加速铁路建设包括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改组和兴建银行等﹐对俄国跃居世界列强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特伯爵作为《中俄密约》的俄方谈判代表之一
他的外交主张与实践,影响很大,可圈可点。除了他提出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吐出获得的辽东半岛外,他最终诱使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同意俄国在中国成立华俄道胜银行和修建中东铁路。1898年﹐他参与强租旅顺、大连的活动。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后,他问向他辞行的俄军远东陆军司令库罗帕特金有什么计划,库罗帕特金说他准备把部队收缩到哈尔滨附近,再进行反攻。维特也认为此计可行,但他说,如果想打胜仗,要把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关起来,直接押送圣彼得堡,否则,攻守不定,非输不可。库罗帕特金却认为他不过是在开玩笑而已,大笑而别。1905年夏,沙俄爆发革命,尼古拉二世虽然对维特讨厌至极,但仍然派他与日本代表小村寿太郎谈判和约,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战后被封为萨哈林伯爵。
1905年10月,他说服沙皇尼古拉二世发表《十月十七日宣言》。1906年4月,他为俄国筹措到22.5亿法朗的贷款。几天以后,他被斯托雷平取而代之。他在1915年3月13日去世,其所著《维特伯爵回忆录》因被存放在国外,才未被销毁。
《维特伯爵回忆录》
维特在圣彼得堡为李鸿章的来访安排了盛大隆重的欢迎仪式。维特说,“我在李鸿章身上费了很多时间和心思。”维特在他的回忆录里还详细记载了李鸿章抽烟的场景:“这样,李鸿章就开始弄出类似马嘶的声音。马上,从另外房间里来了两个中国人,一人端着水烟袋,一人端着烟草。跟着就是一串点烟的仪式:侍从崇敬地点着了水烟,李鸿章坐着不动,侍从把烟枪塞到他嘴里,李鸿章吸一口,不动,侍从把烟枪拔出,他吐一口烟,侍从再把烟枪塞进去。”维特认为,李鸿章是在向他“摆谱”,因此“很自然地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给他一个印象,是我不在乎他的摆谱”。维特说:“在我的职业生涯里,遇见过各色名人,我会把李鸿章放到比较高的位置上。事实上,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大臣。当然,他是中国人,没有受过欧洲人的教育,但是,他的中国教育的底子很厚实,还有,他有着出众的常识,以及坚定的内心。”
李鸿章来访之际,却发生了莫斯科霍顿卡矿区群众踩踏事件,死伤者众。消息传来,时维特正与李鸿章交谈,并且准备向沙皇报告。李鸿章听了,遗憾地摇摇头说:“你们这里的官员太没有经验了,皇上一旦动怒怎么办?……我当直隶总督的时候,我统辖的一个省份有次发生鼠疫,一下死了好几万人,我们却经常奏报皇上,那里一切都顺遂。有次皇上问我有没有什么瘟疫病发生,我照旧回答说,没有任何瘟疫,老百姓都安居乐业,称道皇上圣明着呢。”看到维特一脸迷惑,李鸿章解释说:“皇上嘛就是皇上,干吗一定要让他知道那么多细节?我们做臣子的要让他高兴才是,干吗非要用他国家死去好几万人的坏消息无故给他增添烦恼呢?”听了李鸿章的解释,维特感慨不已:“我自己想,我们虽然落后,毕竟还是比清朝先进些。”
1906年,维特担任总理大臣时,有一次接到索洛古勃总督的电报谈到日瓦尔区镇压叛乱所采取的措施,请求维特对讨伐军的队长里希特加以善言规劝,因为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戮人民。维特把原信呈给尼古拉二世,沙皇看后交还维特,还批了几个字:“干得好!是条好汉。”
《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 》[美] 西德尼·哈凯夫 著,梅俊杰 译,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维特说:“我既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我仅仅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不能只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和我不一致,就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我也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不和我在同一个教堂里做祷告,就剥夺他的公民权。”
日俄战争深深影响中国人,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先生因此而弃医从文,以求唤醒国人,这在他的纪念藤野先生的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与鲁迅同乡的秋瑾女士也深受刺激,她有一首七律,慷慨悲壮,撼人心魄,这就是《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维特的回忆录,商务印书馆出版于1976年。
作者:王一苇
文:王一苇编辑:袁琭璐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