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青海省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域辽阔无垠,天气气候繁复多变,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天气系统的重要启动区域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同时长江、黄河、澜沧江皆发源于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地位,使得这一区域的气象监测预报工作肩负着重大使命。1954年8月13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宣告青海省气象局成立。同年,青海省气象台也随之诞生。自此,青海省气象台人踏上了气象监测与预报服务的奋斗征程。
图为1955年,省气象台地面测报组开展业务研讨。(青海省气象台供图)
七十年风云激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青海气象部门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以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为己任,谱写了不凡的新中国气象事业青海篇章。一代代气象台人,以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重点,坚守一线,默默耕耘,在西部的高天厚土之上,谱写了一曲“心系风雨冷暖,推动预报精准”的气象天歌。
借问东风何处去,一腔豪情满高原
青海省气象台成立之初,省内基本气象观测业务正逐步建立,老一辈预报员克服万难,利用来之不易的气象观测数据,依靠手工填图、绘图,分析和制作预报,并依托报纸、广播等媒介发布各类气象信息。
历经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时期,青海省天气预报业务开始向使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收集处理资料,人机交互分析制作预报发展,气象监测和预报信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日益凸显,也开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1981年8月16日至9月13日,持续28天的降水导致黄河上游龙羊峡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在是否要炸掉龙羊峡工地临时性坝体的紧要关头,青海省气象台科学、准确的预报在最后决策关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确保了围堰安全和电站的安全度汛。
图为1994年,预报专家为新闻媒体提供气象信息。(青海省气象台供图)
不断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是青海省气象台永恒的追求:1987年,省气象台引进“静止卫星远程传输系统”,天气预报分析所需资料得到显著丰富;1992年,完成客观、诊断分析方案电脑程序设计,为中期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提供了有力支撑;1998年,开展数值预报解释应用业务,预报技术开始由主观定性向客观定量转变;2000年—2001年,省气象局决定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区(10个预报站点)、南部区(16个预报站点)、西部区(16个预报站点),由省气象台分区制作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和指导预报;2004—2005年,开展48小时、72小时城市天气预报工作,并新增流域面雨量预报、地质气象灾害等级预报、灾害性天气及次生灾害落区预报、短时临近预报等常规预报业务;2005年6月,随着气象监测和预报能力的提高,省内开始统一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并统一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标准。
从手工绘制天气图到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人机交互分析;从经验外推到数值预报解释应用、精细化天气预报;从天气状况、气温、风力风向的少数要素预报到涵盖全气象要素的预报;从暴雨、暴雪的气象灾害预警到涵盖全部气象灾种的气象灾害预警及地质灾害、山洪灾害、重污染天气等气象风险预警和影响预报。每一次进步,都是气象台人地对科技瓶颈的突破和自我的超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现代化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国家气象站5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19个,其中有7个高空气象观测站、3部C波段天气雷达、1部L波段风廓线雷达、49个大气水分观测站、33个闪电定位观测站、3个卫星地面接收站、9个环境气象观测站。各种地基、空基、天基三维智能自动监测、实景监测等资料实时传输到省气象台,加上海量的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为精准制作天气预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的青海省气象台人发扬“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和“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科研与业务紧密结合,依托各类科研、业务建设项目,持续开展高原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智能网格预报等技术研究,有效推进了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进程。2019年,青海省气象台启动无缝隙、全覆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天气预报从传统的50个城镇站点预报转变为覆盖全省近40000个格点的网格预报,预报精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省级指导、市级订正、县级应用”的智能网格预报新业态,让公众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方式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
图为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制作智能网格预报。(青海省气象台供图)
2020年以来,省气象台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贯彻“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工作理念,准确预报和积极应对暴雨、冰雹、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上百次,切实发挥了气象“消息树”作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同时为中央领导人来青视察、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洽会等社会重大活动,以及那棱格勒河溢水、12?18积石山地震等突发事件提供精细服务,决策服务产品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60余次,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军区战备局、省黄河水利委员会、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招生考试中心等部门纷纷发来感谢信表示感谢。
2022年汛期,省内连续出现极端强降水引发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频发,面对多轮极端灾害性天气,省气象台无一漏报。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在青海省气象局调研气象服务工作时指出“三个好”,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作用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好,气象服务保障作用好”,充分肯定了全省气象部门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青海省气象台汛期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近年来,省气象台先后荣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2022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气象局共同授予“全国气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气象部门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同时被青海省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图为2023年1月,省政府副秘书长史长智慰问省气象台一线职工。(青海省气象台供图)
为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精准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广发态势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服务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省气象台努力提升基础业务能力。已建立以多源资料灾害客观识别、分类强对流智能识别、初生对流识别、实况分析产品实时监测等为主的多源实况监测业务,以人工智能、光流法及0-二小时分类强对流预报、客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为主的临近预报业务,基于AI的强对流客观识别及预报、多方法模式订正等的短时预报业务,以及基于频率匹配订正、卡尔曼滤波订正等技术的1—14天短中期网格预报业务。通过开展青海省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云+端”升级建设,省气象台还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预警产品快速制作发布,预警信息从制作到发布已从过去的15—30分钟缩短至2分钟。
图为预报技术人员在省气象台业务平台研判天气形势。(青海省气象台供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发展阶段,青海省气象台将全面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目标任务落实,聚焦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要求,持续推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青海省气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