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AI加速主导面试,但招聘与求职终究应该是人的事

图片

□蒋璟璟

在2024年的秋招季,AI选拔面试的场景越来越常见。继不少企业通过AI面试官进行大规模面试后,市场上出现了帮助面试者应对“AI面试”的工具产品,广告声称“面试者实时生成面试答案,轻松拿下Offer”。使用AI的不止有“招聘方”,不少面试者也通过AI直接回答考官的问题从而“舞弊”,而为了避免这种行为,也有越来越多的招聘AI设置了“反作弊”功能,AI在双方的手中上演着一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般的“斗法”。(中新社)

有AI面试考官,还有“AI面试助手”。在面试这条赛道上,AI加速完成着全产业链的占领。这似乎是一场代理人的战争,雇佣双方各自派出AI上阵。这似乎又是一场虚无的数字朋克荒诞剧,两个“机器人”一番较量,就给人类的命运做出了裁断。尽管只是一个工作机会的分配,可是由此牵出的某些一般性思考,却是触动人心的:此类场景内,人类与机器,主体性与工具性,到底该如何界定?

有求职者直言,AI面试面对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机器,让人“感觉受到了侮辱”。个体的职业前程,取决于AI的判断,这种被支配的无力感,很大可能会转化为人格维度上的失落感。这并不是平等的人机交互,求职者不得不去思忖、投合AI的喜好,不得不做出AI所设定的回答和举动。这个过程,看起来是求职者适应AI的过程,但若是换个角度理解,又何尝不是AI对于求职者的一种改造呢?

面试的工具、面试的形式,从长远来看,必然会重塑面试文化、面试心理。在这中间,AI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微妙。《202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AI视频面试的应用场景占比已达31.8%。另有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收到过AI面试邀请……相较于AI面试的迅速落地运用,与之适配的规制系统、技术标准,显然有些滞后。如今的局面是,AI面试单方面要求求职者做这做那,而求职者合理的人格需求和情绪需求,却并未得到应有的照拂。

于是,有人以AI应对AI,试图以魔法打败魔法。AI面试助手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尤其是在应届毕业生群体中大受追捧。这看似机智,又何尝不是对“AI主宰求职”的进一步坐实呢。AI与AI的隔空交锋,取代了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求职这件事,虽然是人的事,但越发脱离了人的掌控,这必定是有哪里不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