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228元(全三册)
978-7-5732-1271-9
平装:168元(全四册)
978-7-5732-1270-2
[宋]陈与义 著,白敦仁 校笺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两宋之交诗人,诗学杜甫。宋元之交方回将其与黄庭坚、陈师道并举,奉为江西诗派的“三宗”。
白敦仁(1917—2004),字梅庵,室名水明楼,四川成都人,师从庞石帚,先后在华西协和大学、成华大学、波兰华沙大学、成都七中、成都师范学校、成都大学任教,亦兼职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会、四川李白研究学会、杜甫研究学会。为当代蜀学名家,妙擅诗词,精于考订笺注。
新书介绍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学杜甫及韦应物、柳宗元,在元末被方回推尊为江西宗派的“三宗”之一,与黄庭坚、陈师道并列,以壮宗派声势。实际上陈与义的诗学主张与取径多有与江西宗派不同处。
《陈与义集校笺》是白敦仁先生诗词笺证的力作,自1990年我社出版以来,广受学界认可。断版多年后,经我社多方努力,得到白敦仁先生子女的授权,再版以飨读者。
本书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本《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和《四部丛刊》影印元钞本《简斋诗外集》为工作底本,与北图所藏原本对校。又参校黄丕烈藏本诗注、蒋国榜藏本诗注、李盛铎藏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丁氏八千卷楼藏诗集、武英殿聚珍本诗集、宜秋馆藏外集、汲古阁本无住词、彊村丛书本无住词。广泛吸取总集、类书、方志、诗话、墨迹、字帖等,亦吸取旧校。校笺充分吸收宋胡穉注,予以补正。
本次再版,经白敦仁旧友王仲镛之子王大厚先生建议,收录白敦仁先生《陈与义年谱》作为附录,以便读者参考使用。《年谱》曾被钱锺书誉为“采掘之博,考索之深,绝无仅有”,乃“近世之奇作,当与天下学人共宝玩之”。
精彩选摘
陈与义是否属于“江西诗派”?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终年四十九岁。
与义二十四岁以太学上舍释褐,被分到开德府(治今河南濮阳)做了几年教授,回东京后又先后做了两任教官。由于他的《墨梅》诗受到徽宗赵佶的赏识,由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司勋员外郎很快擢升到符宝郎。后因宰相王黼得罪受到牵连,谪监陈留酒税。靖康之难,他从陈留避地南奔,开始了五年多的流亡生活,由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于绍兴元年最后到达当时的行在所会稽。以后,历任兵部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吏部和礼部侍郎,出知湖州,入为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职。在政治上,他积极支持主战派张浚。张浚秉政,与义为参知政事。不到一年,张浚罢相,与义亦引疾求去,不久病死在湖州。他的生平事迹详见《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七•陈与义传》和张嵲《紫微集》卷三十五《陈公资政墓志铭》。
自从方回论诗,把陈与义和杜甫、黄庭坚、陈师道拉在一起,硬派做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人们也就习惯于把陈与义算作江西诗派诗人,这实际上是一种误会。
我们知道,陈与义早在开德任教官时就和吕本中的叔父兼诗友吕知止一起写诗,他和吕本中本人也不止一次在一起互相唱酬。可是,吕本中论诗,从来没有提到过陈与义,更没有把他的名字列入江西宗派图。一些和与义接近或稍后一点的人也只说他“上下陶、谢、韦、柳”,或者把他和崔鶠相提并论,而不算他作江西派。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四云:“世以简斋诗为新体。”也没有提江西。严羽《沧浪诗话》论诗体则列有“陈简斋体”一项,注云:“亦江西之派而小异。”这条注文很值得研究。
首先来看看所谓“亦江西之派”。我们知道,当陈与义作为一个青年诗人登上诗坛时,正是黄、陈诗风风靡的时候,要他一点也不受影响是不能想象的。……严氏所谓“亦江西之派”指的不外就是这些内容。只要想一想陆游、杨万里、姜夔这些诗人的创作生活的早期都曾受过江西派的影响,则陈与义的“亦江西”是不足为怪的。这里重要得多的倒是严氏说的后半句“而小异”三字,正是这点“小异”,才足以说明陈简斋之为陈简斋。
与义少时尝学诗于崔鶠,他后来经常提到崔鶠给他的两点启示:一是“忌俗”,二是“不可有意用事”。这两点,实际上是说对于当时流行的江西派诗风,必须扬长避短。“忌俗”本来是江西派的主张,黄庭坚就说过“宁用字不工,不使语俗”,陈师道也主张“宁僻毋俗”。这种主张,就其唾弃凡庸、不主故常、提倡诗歌创作中的独创精神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所谓“不可有意用事”,则显然是针对江西派所提倡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之类的“以学为诗”的不良倾向提出的。与义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崔鶠给他的这一启示。他尝举“开门知有雨,老树半身湿”(《休日早起》)二语以示人,认为这是平生最得意的句子;而龚相、朱松也特意拈出这两句诗来揣摩简斋诗法。这种冲口直致、浅语入妙的诗和江西派“搜猎奇书,穿穴异闻”的作风何止是“小异”?而这恰恰是陈与义努力追求的诗境。
陈与义不像那些“预此宗流,便称才子”(钟嵘语)的人,对于诗,他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为了摆脱苏、黄的影响,他广泛地向前代诗人学习。他不仅提倡学建安,学六朝,而且有取于晩唐的苦吟;然其心目中的最高标准则始终是杜甫。他认为晩唐诗人“造语皆工,得句皆奇,但韵格不高,故不能参少陵逸步”。他主张“取诸人语,而掇入少陵绳墨之中”。如果说与义前期诗歌主要是从艺术技巧方面去学习杜甫,那么,经过靖康之难这个天崩地塌的大变动,他“在流离颠沛之中,才深切体会出杜甫诗里所写安史之乱的境界,起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同感”,从而认识到杜甫是自己“患难中的知心伴侣”;“要抒写家国之恨,就常常自然效法杜甫这类悲壮苍凉的作品”(钱锺书《宋诗选注》)。与义靖康元年避地南奔的第一首诗《发商水道中》说:“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他的《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诗又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他对杜甫有了更深的领会,他的诗进了一步有了雄阔慷慨的风格。……总之,在宋代诗人学杜中,陈与义是较有成绩的一个,因为他能够做到骨肉停匀。
与义诗除了学习杜甫,集中的许多诗篇,就其语言风格而论,往往接近于韦应物、柳宗元。特别是一些五言古诗,格淡而奇,趣新而妙,在宋诗中是别具特色的。……大抵与义五古重意境,善白描,每每从闲淡处取神,这和江西派诗风也是各异其趣的。
陈与义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有影响的诗人。早在南宋时候,朱熹就称他“词翰绝伦”。他的父亲朱松、叔父朱槔,以及龚颐正的父亲龚相,与义的表侄张嵲都是陈与义诗风影响下的诗人。陆游集中也有追和陈去非韵的诗。连道旁逆旅偶然出现一首无名人的题诗,人们也一见而知其为“盖学陈简斋诗法者”。到了宋末元初,由于刘辰翁、方回等人的推崇和提倡,学简斋诗的越来越多。……到了明代,“那些推崇盛唐诗的明代批评家对‘苏门’和江西派不甚许可,而看陈与义倒还觉得顺眼” (《宋诗选注》)。清代如厉鹗、陈沆都是专学简斋诗的。清末学宋诗之风大行,受他影响的人就更多了。
陈与义除了写诗,在他创作的后期,还写了数量不多但质量却很高的词,收在现存《无住词》中的仅仅只有十八首,曾慥曾将其全部选入《乐府雅词》。这些词,黄昇称之为“语意超绝,识者谓可摩坡仙之垒”,王灼称他“佳处一如其诗”。元好问说:“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想;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如果说,陈与义的某些爱国诗篇开了陆游诗的先河,那么,无住词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开了稼轩词的先河。
(选摘自《陈与义集校笺》前言,有节略,题拟)
责编:彭华;排版:戴亚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