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军队而言,因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空中威胁就来自于 B - 2、B - 21、F - 35 和 F - 22,如何预警隐形目标一直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多年来,中国已经打造出可以远距离预警隐形目标的米波预警雷达,而且以空警 - 500 为主的预警机也对隐形目标有较好的探测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何发挥常规雷达的作用,实现对隐形目标的远程预警更具有实用性。这几天,《南华早报》报道的一则消息引发热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在近期公布的模拟战机空袭上海场景结果中,利用陆基雷达成功在远距离侦测到隐身目标。
据介绍,此次模拟场景是隐形战斗机空袭上海的可能情况。解放军运用新开发的算法,使 3 部陆基雷达发挥出了惊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即便面对的是美日所拥有的 F - 22 或 F - 35 这样的先进隐形战机,这 3 部陆基雷达也能在 180 公里外成功侦测到目标。要注意的是,这一成果不是因为我们部署了新型雷达,或者是对隐身目标探测能力更强的米波雷达、被动雷达等等,而是仅仅使用新的算法就能够将传统雷达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升了最大侦测距离,还延长了预警时间,大大增强了对模拟数据的解读性。该项模拟结果在 10 月举行的第 36 届中国仿真大会上得以展示。
经过 10 次电脑模拟测试,其效果显著且稳定。对于普通战机,侦测距离更是可达 450 公里外。这意味着 F - 22 或 F - 35 尚未进入中国沿海投放滑翔炸弹的位置,就会被我方普通雷达锁定。当 F - 35 开启导弹外挂的 “野兽模式” 时,其隐身效果会大打折扣,被雷达侦测到的距离将成倍提高。
尽管解放军研究团队并未明确指出模拟场景中的飞机是由哪方操控,但鉴于日本与上海最近距离仅 800 公里,而且部署有 F - 35,这种远程打击能力依然对上海构成潜在威胁。
过去,我们常说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军事能力提升有着巨大的帮助,这样的情况在雷达探测领域可能更加明显。近期,中国团队先后公开了利用星链信号、北斗导航信号探测隐形飞机的技术,都属于被动雷达分析技术。虽然 F - 22 等飞机的研制就是为了规避传统的雷达,但是中国团队通过对多部雷达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样实现了对隐形目标的远程探测,这必然会提升我军防空网在战争中的韧性,因为常规雷达的部署成本更低,而且规模更大,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就能通过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获得新能力,这当然是具有战略价值的实用性技术。
另外,我们还可以想到一层:如果中国将这样的技术对外输出,就能让更多中小国家拥有探测隐形目标的能力,这在外贸上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比如,对伊朗这样的国家,如果能利用现有雷达探测 F - 35,就可以对以色列的威胁形成强大的遏制力,这也是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中国军队态势感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