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严
年龄:47岁
身份:黄岛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刑事技术室副主任
荣誉:青岛市刑事技术大赛个人一等奖
在案发现场,戴上手套、脚套、口罩、头套,拿起放大镜,就地开展工作……这是多年来张洪严作为一名法医的工作实况。从事法医工作24年来,他力求用科学解析真相,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实现着“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法医价值。近日,青岛早报记者走进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聆听刑侦大队刑事技术室副主任张洪严讲述他在刚刚结束的青岛市刑事技术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的精彩故事。
张洪严在解剖室忙碌着。 受访者供图
从业24年坚信“细节决定成败”
张洪严出生于197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法医专业,于2000年7月进入公安系统从事法医工作,现任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刑侦大队刑事技术室副主任。在法医现场勘查工作中,张洪严坚守“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坚持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特别在命案侦办中,他凭借独到的勘查技巧、精湛的法医技术,发现、提取各类有价值的法医物证,在快速侦破、刑事诉讼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初见张洪严,是在他的办公室,身着警服的他显得健硕、干练。在同事的眼里,他待人热情亲切,为人和善。从2000年初任法医的“小年轻”,到历练成经验丰富的“老法医”,每当有涉及人员伤亡的案(事)件发生,他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仔细勘验,为案件定性提供大量翔实有效的证据。
相比于公安部门其他警种,法医干着常人眼中又苦又脏又累的活,而张洪严一干就是20多年,他或是在案发现场勘查取证,或是在解剖室工作。在法医实际工作中,他积极与国内顶级法医专家沟通学习,如与司法部上海鉴定研究所、中国医大法医中心、北京法大鉴定中心、同济法医鉴定中心的法医专家交流学习,共同处理疑难案件。
总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只要半夜接到电话,可能就是要奔赴现场了。”从事法医工作24年来,张洪严的手机始终处于全天开机状态。即便是在凌晨,也要迅速前往第一现场,他们是奔赴现场最快的警种之一。
某日夜晚,辖区内一名农民工因讨薪被殴打捅伤致死。由于案发时间是晚上,光线较差,加之打斗过程中双方人数达11人之多,张洪严反复分析11名嫌疑人的询问笔录,根据打斗过程中每个人的相互位置关系,再结合检验情况综合分析,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至此,一起殴打捅伤致死的案件成功告破,事实彻底查清,得以顺利诉讼。对张洪严来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张洪严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并参与检验各类检材8000余次,出具各类鉴定文书7000余份,在《山东警察学报》《山东刑事科学技术论文集》《公安科学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为一系列大案要案侦破提供了有力证据,解决了一些社会影响较大案件侦破的技术难题。
随着西海岸新区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涉法医鉴定的案件猛增,张洪严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出具鉴定文书,只能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赶制鉴定文书。法医工作经常与尸体打交道,尤其是夏天,遇到高度腐败尸体,周围数十米之内臭味令人窒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本能地躲避,而作为一名法医,会顶着臭味认真做好每一具尸体的检验鉴定。“值班加班是家常便饭,发案时间高度随机,需要随时闻警而动,即便夜间接到电话也要立即出现场,经常奋战到天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我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我就要坚守在这里。”张洪严说。
“为死者言,为生者权”
“见多了生命的脆弱,更觉生命的美好;见多了社会的阴暗面,更崇尚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是张洪严谈及法医这份工作时最深的感受。
张洪严说,对于法医这份工作,他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感。“法医是鲜少被人关注的、默默无闻的一群人,选择这个岗位的人都没有想过要在人前显露自己。‘为死者言,为生者权’,这是我们坚守在岗位的初心。”张洪严说。
针对法医学的更新换代、新技术快速发展,张洪严作为黄岛公安分局法医负责人,多年来一直注重法医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一直以提高法医工作的准确性及满意度为法医工作的终极目标,在非正常死亡尸体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省公安厅专程调研推广,为全省非正常死亡处理规范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法医工作的专业特点并结合工作实际,张洪严组织制定了法医考核标准、疑难案件会诊制度以及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制度,使法医工作沿着制度化、规范化道路顺利开展。
张洪严是一位能够收起锋芒释放温柔的人。除了日常的工作,他热爱读书,自学心理学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张洪严说,或许这些小小的爱好也是一种工作的“解压”,而他另一种特殊的解压方式就是辅导女儿做功课。加班频繁的他格外珍惜和女儿一起吃晚饭、学习、休息的时光,带女儿出门时,他总是紧紧攥着孩子的手。
解剖刀分量虽轻,意义却很重。法医工作虽辛苦,但能揭开事实真相,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在张洪严眼里,于重重迷雾中寻找蛛丝马迹,在点点悬疑间还原案件真相,为案件侦破、定罪量刑提供准确依据,就是他的工作价值所在。
24年如一日,张洪严在平凡的法医岗位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在熠熠警徽下心怀人民、心怀大局,为维护西海岸新区的治安稳定,扎实履职、不畏困难、负重前行,在黄岛公安分局刑事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告诉记者,25岁的他如果能看到40岁的自己,一定会深深感激自己选择成为法医的这个决定。
/ 记者手记 /
解剖刀虽薄 分量却很重
采访完张洪严,记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法医之责重于泰山,否则死者之冤未雪,生者之冤又添。解剖刀虽是薄薄的,但分量却是沉甸甸的……暑去寒来二十四载,张洪严把岁月的痕迹定格在一桩又一桩的罪案现场,日复一日地投身到检验鉴定工作中,无怨无悔,为自己的青春描上一抹别样的色彩。
法医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以及发自内心的坚守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优良品质,而这些,正是张洪严的优点。凭着对法医事业的钟爱和一腔热血,张洪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战斗在刑侦工作的最前沿,以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名法医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吃苦的亮丽人生。24年来,没有枪林弹雨,没有鲜花簇拥,陪伴张洪严的只有一份份鉴定报告。但他以“细节决定成败”为座右铭,以科学精神和专业素质展现着一名法医的忠诚与执著。
法医就是这样一群“生命的摆渡人”,他们的职业是与死亡打交道。他们为司法正义,用自己的认知去解读伤痛,告诉人们何为生、何为死,并让过去说话,让死者“发言”。法医所从事的工作,是诸多司法审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特殊使命无可替代。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刘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