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艺术种子播在童年 南海仙岗村打造“小小美术馆”

八月末一个阳光炽烈的上午,佛山南海丹灶仙岗村仙子湖公园里,草木和泥土散发着热气,清香更浓了些。陈洲和张晓静带领一群小孩,扑进园中,为他们创作的一系列“小小美术馆”举行了“奠基礼”。

一年多来,仙岗村打造并启用了陈洲亲子美术馆,举办了两届番塔之光艺术节,并在仙子湖公园落地了多个艺术装置。截至今日,孩子们设计的“小小美术馆”中也有两个建成落地。

让孩子们的作品如春笋般生长出来

仙岗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落依山岗而建,呈半环形分布,岭南特色的镬耳屋点缀其间,古井、古树、古巷散落其中。村前,仙子湖公园如一片碧绿的海,与错落有致的农房相依、相衬,为质朴静谧的村庄增添了灵动与生气。

去年,仙子湖公园迎来了孩子们的首个作品——仅容一人的“有为书屋”。“有为”之名取自思想家康有为的名字,他出生于丹灶镇的一个耕读之家;圆弧形的墙身缓缓收口,巧妙呼应了当地的传统习俗——烧“番塔”。书屋内还悬挂着多位书法家和漫画家曾用过的毛笔,为空间注入一份厚重感。这座书屋由陈洲与张晓静策划,二十多位来自仙岗本地的和广州的孩子参与了建造。

今年,孩子们在共创中展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在陈洲和张晓静的带领下,他们走遍村落采风,为自己的“小小美术馆”寻找灵感。随后呈现的设计各具特色:有的以仙岗“葛仙”传说中的炼丹炉为原型,有的形似储氢罐、横置的番塔,皆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符号;还有的模仿了小熊饼干外盒,充满童趣与新意……

目前,这些装置正陆续在仙子湖公园落地,其中以小熊饼干外盒和储氢罐为灵感的两个装置率先建成。陈洲希望,这种创作模式能够延续下去,让仙子湖公园中孩子们的作品如春笋般生长出来,未来会成为一个充满创意的文化景点。

用一座亲子美术馆连接家庭与社区

今年上半年,陈洲和张晓静受聘为丹灶镇“文产特派员”。借此契机,他们携手当地政府、社区和爱心企业家,利用仙岗村的一处闲置空间,打造了“陈洲亲子美术馆”。美术馆精选了陈洲约300幅亲子漫画,印制在瓷砖上铺于地面,赋予作品新的生命。今年5月,这个充满童真与温暖的空间启用。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源于对儿童世界的观察、参与和理解,同时也是对自己童年的深刻回顾,是一场爱的对话。不同于任何一座美术馆,这里的地面就是永恒的画作,所有参观者都不能直接穿鞋子入内,进入后须俯身观看脚下画作,犹如走进了童年,走进孩子的世界。”陈洲写道。

如今,陈洲亲子美术馆成为一个集亲子教育、儿童友好与社区共建于一体的慈善空间。不仅开放参观,还常态化举办公益课程和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发现美、表达美,让艺术的种子深植于心。

“这个空间打开门的时候,基本上每期活动都是满的,村里的孩子和家长就一起过来了。”张晓静认为,老百姓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当有好的教育资源和理念到来时,大家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错过。“当影响到了孩子,自然也辐射到了家庭,所以这是一个特别有效的介入社区的方式。”她说。

陈洲和张晓静带着多年的社区艺术实践经验来到仙岗村,始终秉持着一种自觉——以最小的力量介入,并尽可能地呈现最大的效果。

谢忻霓是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的教师,今年曾随相识近二十年的陈洲、张晓静夫妇来到佛山,进行了小段时间的观察。“艺术与社区”一直在她的研究视野之内。她认为,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激发社区的资源与村民的活力。在接受艺术教育和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居民将重新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且权能感得到提升。于是,社区将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文、图、视频 | 记者 黄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