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皇帝,如果真的为所欲为,想杀谁就杀谁,那么这个皇帝一定是个昏君,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并非没有任何约束,否则人与野兽有何区别。
举个例子,后赵第三位皇帝石虎,他是石勒的堂侄,石勒临死前病重,石虎就控制了石勒,等到石勒去世,石虎就大开杀戒,诛杀了右光䘵大夫程遐、中收令徐光等朝廷重臣。
太子石弘害怕,想让位于石虎,结果石虎不同意,逼着太子石弘继位,石虎把石勒的尸体安葬在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不久,石虎又杀了石勒的养子石聪。
几个月后,石虎杀死了石勒的遗孀刘太后,不久,石虎自称居摄赵天王,把皇帝石弘废为海阳王,将石弘、太后程氏、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全部杀害。
后赵皇帝石虎
石虎杀人全凭喜好,动不动就杀人,因为鹳雀台塌毁,便杀死典匠少府任汪,左校令成公段在杠竿末稍安装庭燎照明,因上方的油浇到下盘,死亡二十多人,石虎把成公段腰斩处死。
石虎的太子石邃同样荒淫无道,经常会奸淫大臣的妻妾,喜欢将美丽的姬妾打扮得很漂亮,然后斩下首级,洗去血汗,盛放在盆子里,与手下宾客相互欣赏,再与众人一起品尝所杀姬妾身上的肉,有长得漂亮的尼姑,石邃先奸淫,然后杀了尼姑,与牛羊肉一起煮着吃,同时赏赐给部下吃。
石虎同时宠爱太子石邃与另一个儿子石韬,对太子石虎动不动就打骂,石邃决定弑父自立,结果事情暴露,石虎知道后先杀死了石邃的部将李颜等三十多人,后来又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石邃及石邃的妃子张氏以及家人二十六口,把自己儿子给灭了门,还诛杀了石邃手下宾客二百多人。
石虎后来立另一个儿子石宣为太子,但又非常宠爱石韬,石虎还说过后悔没立石韬为太子的话,导致石宣与石韬的矛盾加深,石宣派人杀死了石韬,事情败露后,石虎把石宣抓来囚禁在仓库中,用铁坏穿透他的下巴,以喂猪的方式喂石宣。
石虎把他的两个儿子都灭了门
石虎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处死了石宣,砍断他的手脚,挖出他的眼睛,刺穿他的肠子,石宣的妻子儿女九人全部被杀,石虎还杀掉了石宣的部将三百人及太监五十人,都是先车裂后抛尸,东宫卫士一万余人被流放,石虎把儿子石宣给灭了门。
石虎一共灭了他的两个儿子的门,这在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与残忍的,这种手段也只有石虎干得出来,只有北齐皇帝高洋能够跟石虎比试一下残忍。
虎毒不食子,不存在的,石虎把他的两个儿子都灭了门,这就是封建皇帝的为所欲为,但是,像石虎这样的皇帝,能算个正常人吗?
当然不能算正常人,石虎是羯族,有着胡人身上的残忍行为,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以至于被权力所主导,最终他的政权很快就灭亡了。
汉成帝沉迷酒色而死
像石虎这么为所欲为的皇帝确实也比较少见,大多数昏君只是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为所欲为,比如汉成帝刘骜宠信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最终死在赵合德的床上。
皇帝虽然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能够做很多事,但只要是正常、开明、贤能的皇帝,就不会为所欲为,因为除了权力之外,还有道德、伦理、法律、传统文化等因素制约皇帝的行为。
比如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晚年想废除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他喜欢的刘如意为太子,刘邦这一想法遭到了吕后及大臣的强烈反对,吕后反对是因为刘盈是他的亲生儿子,大臣们反对是因为刘邦这一做法违背了祖制,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华夏社会几千年试错得出的最合理的继承人制度,因为这个做法最简单,最有效,哪怕嫡长子没有才能,在这个祖制之下,大多数君主都会选择嫡长子。
刘邦这个实权皇帝想换个太子也换不了
刘邦是实权皇帝,他如果为所欲为,不顾一切想换及子,相信刘邦能做到,但是,这么做会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因为以吕后为代表的外戚集团不会放弃,等到刘邦一死,这些人就会杀刘如意,重新拥戴刘盈。
刘邦除非把吕后这一系的外戚全部杀光,但这又显得过于残忍,刘邦是个理智的皇帝,他思来想去,为了政治稳定,他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仍然让刘盈当太子。
不仅仅是皇帝,封建社会的任何皇帝都只能有限度的为所欲为。
比如唐玄宗,他抢了自己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杨贵妃,作为自己的妃了,这一行为违背了伦理,但唐朝一向开明,没有太多人计较这事,唯一的女皇帝能诞生在唐朝不是没有原因的。
唐玄宗抢了自己的儿媳妇当妃子
再比如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这一决策在秦朝内部有相当多的人不同意,同意的只有李斯和秦始皇,其它大臣几乎都不同意,秦始皇作为皇帝,是最高决策者,但他实行郡县制不是为所欲为,是因为看到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乱世都是因为分封制造成的。
看下刘邦实行分封制后,在汉景帝时期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就能证明,像这种皇帝独裁式的决策只能说是皇权的运用,而不是为所欲为。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同样有很多人反对,就连他的长子扶苏都反对,但并不影响秦始皇非要这么做,这也不是为所欲为,焚书是为了打压借古制妄议朝政的人,焚的是六国史书,坑儒是为了消灭在背后骂秦始皇的术士,只因为这些术士也只知道欺骗皇帝来炼制长生不老药。
到了明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受到更大的制约,比如嘉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大礼仪之争,嘉靖皇帝是以藩王身份继承帝位的,他想追封自己的生父为皇帝,生母为皇太后,但是大臣们不同意,双方都不让步,争论了三年之久,嘉靖皇帝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才最终获取胜利。
作为皇帝,权力确实是至高无上的,但皇帝想做一件事,并不是都能做到的,这事起码要符合道德、伦理、法律、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否则皇帝也不容易做到。
唐太宗与魏徵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就是这样,唐太宗作为皇帝,很多事被魏徵拒绝,比如唐太宗想征兵18岁男子,但是魏徵反对,皇帝都下达命令了,魏徵就是不肯签署,往返四次把诏命打了回来,唐太宗很生气,与魏徵一番理论,最终也没有说服魏徵,反而是唐太宗妥协了。
作为皇帝,在一件小事上都不能决策,还受制于大臣,这在其他人看来,是不是很窝囊?但这就是从谏如流的唐太宗,关键是只要魏徵不同意的事,唐太宗就办不到,人都是有脾气的,好几次唐太宗气得都要杀魏徵,但还是忍住了,魏徵去世后,唐太宗亲自为他撰写碑文,也算给足面子了。
当皇帝的最高境界不是为所欲为,不是想杀谁就杀谁,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君就是任性,而是与大臣和谐共处,能够从谏如流,听取合理的意见,放弃自己不合理的主张,这才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