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秀色,窑望千年

“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陈万里(中国古陶瓷之父、故宫陶瓷专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万里在交通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跋山涉水,不远千里、不辞劳苦地“八上龙泉,七下绍兴”,才发现了龙泉青瓷和越窑遗址,这成为陶器研究史上的一段佳话。

图片

图片源自文章《陈万里与龙泉青瓷》陈万里工作笔记

图片
图片源自文章《陈万里与龙泉青瓷》陈万里工作笔记

《龙泉县志》中记载:“1928年5月,陈万里首次作龙泉窑考古调查。”前人研究瓷器,大都是注重文献,不重视野外考察。陈万里是一位热情的探寻者,走出书房,在龙泉和上林湖艰苦搜寻,并在龙泉大窑村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察报告《瓷器与浙江》。

图片
龙泉窑宋元时代窑址分布略图

浙江是青瓷的传统产地,有着深厚的青瓷文化底蕴。晚唐、五代时期,受越窑技术的影响,龙泉地区已开始生产青瓷。与典型的龙泉窑青瓷不同,五代、北宋早期龙泉窑场的产品,有浓重的越窑、婺州窑、瓯窑风格,可视为越窑的地域类型之一。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称作“淡青釉瓷”。其产品主要有碗、盘、罐、盏、钵、执壶、盘口瓶、五管瓶等。装饰技法主要有刻划、堆塑、镂孔等,其中以刻划花技法最为流行。

图片

东晋 越窑点彩瓷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

北宋 龙泉窑青瓷刻划云纹八棱瓶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龙泉窑青釉葵口小碗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代 龙泉窑青瓷刻花玉壶春瓶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

明代 龙泉缠枝花铺首双耳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出产青瓷著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它始于西晋,盛于南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它也是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其“哥窑”与“汝、官、钧、定”并列为“五大名窑”。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图片
去窑址的途中
图片
去窑址的途中
图片
去窑址的途中
图片
龙泉窑遗址
图片

龙泉窑遗址

图片
各时期龙泉窑古瓷片
图片
龙泉窑制瓷工厂--素坯
图片

龙泉窑制瓷工厂

不同温度试烧呈现出釉色的差异
图片
成瓷的釉面效果

龙泉窑自北宋至南宋至元一直生产青瓷,品种保守,所寻求的变化只在釉色上追求,大体上沿着釉色深、浅、深的路子行进,北宋时期老绿,南宋时期嫩青(梅子青、粉青等),元以后又回归老绿,凝重沉着。元代龙泉窑靠着出口行销亚、非、欧很多国家和地区,获得庞大的订单,器物上的装饰风格也趋向中东(土豪)伊斯兰国家的审美标准。它一边适应国内的政治变化,一边加大生产,将产品远销海外(赚钱),开启了龙泉青瓷的全球化时代。

图片
海外龙泉青瓷的出土分布图
图片

细密画《阿克巴于1562年接待伊朗大使赛义德·贝格》

画面描绘了大使随行人员携带伊朗国王塔玛斯普的礼物

其中可见多件龙泉窑

V&A博物馆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器型丰富多样,装饰技法更是刻划、模印、贴花、点彩、露胎等多种工艺轮番上阵。其中龙泉窑创造的“露胎贴花”工艺,使原本单一的青瓷釉面与素胎(浅红褐色,俗称“火石红”)模印纹饰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特别是一些人物造像的神情、动物复杂的纹饰等,这种颜色的反差、对比十分明显。

图片

元代 龙泉窑青釉出筋荷叶盖罐

观复博物馆藏
图片

元代 龙泉窑青瓷露胎印花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至元代 龙泉窑青瓷露胎何仙姑像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

元代 龙泉窑青瓷褐斑玉壶春瓶

日本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图片

元代 龙泉窑飞青匜(正面)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龙泉窑除了露胎的装饰,还在满釉的器物上进行点彩(也叫褐釉),点褐彩其实是一种十分简单的装饰方法,没有特别高的技术含量。即用工具将含铁量高的釉水点在器物的表面,在窑炉中自然反应形成褐色的斑点。这种装饰手法并不是在元代初创,晋代越窑的器物上就已经能见到点褐彩的装饰。

图片

晋代 青釉褐斑四系壶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南朝 越窑青瓷复系褐彩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

日本人管它叫“花生”,这类龙泉窑的点彩人工为之,缺乏窑变釉的潇洒奔放,整器质感就像青玉里面掺了点杂质。这种长了“雀斑”的龙泉青瓷,成了日本国宝。因为温润的釉面上多了一丝任意挥洒的随机感,所以日本人取“放飞”之意,将这种器物命名为“飞青瓷”。

图片

元代 龙泉窑青釉褐斑盘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元代 龙泉青瓷铁锈斑瓶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图片

元代 龙泉窑青釉褐斑鬲式三足炉

观复博物馆藏
图片

清代 青釉褐斑竹结形圆砚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

在瓷器上点褐点,很可能在最初不是出于主动地装饰,是在烧制过程中,因为胎或釉里面含铁量过高而在表面泛出来了锈斑痕,是一种瑕疵。但是人们没有将这些瑕疵品简单的抛弃,而是将它提炼出来,变成了一种装饰的效果,并一直流传了下去。

“染春水,盛绿云”,龙泉青瓷骨子里有古人淡雅灵秀的审美。它光如凝脂,莹润美丽。又青得自然,绿得水灵。龙泉青瓷的美是经得住时间考量的美。复博物馆亦深爱这龙泉窑之色韵,故而造物以探古人遗风推出「典藏版嘟嘟杯套装」茶具。

此杯为三位大师联手打造: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奖章总工艺设计师、工艺美术设计名家周燕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卢伟孙;国礼制作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金银器文物修复专家、花丝镶嵌传承人袁长君。

嘟嘟杯——龙纹的杯把、纯银的茶漏、造型各异的飞青装饰。“飞青装饰”是龙泉瓷在发展过程中较有突破性代作品,在器物表面手工点染含铁釉料,再施一层青釉。虽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对瓷器的烧制技术、釉色和施彩手法的要求比寻常瓷器更高。黑釉色斑纹不规则代晕散与愤青代釉色相映成趣,凸显器具雅致。

釉层厚,外观滋润饱满;釉色透,承载几丝古意。既有传统茶器的古朴,又兼顾现代茶具的利落,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中,泡起茶来都十分称手。

观复博物馆另推出【观复嘟嘟系列龙泉青瓷】系列,以延其韵:本系列包括一只盖碗、一只壶承、两只炉式杯、一只醒茶盖罐——在茶器之外,还有一只玉壶春瓶,可插花伴茶席。本套嘟嘟系列器物造型仿古、烧制难度大,在观复嘟嘟杯的工艺基础上,更以馆藏原型作为审美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