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门口有一棵朴树,据记载种植于1753年,至今已有270余年。树上的“树牌”介绍,树高14余米,胸围3.6米。树的最高处已经盖过学校教学楼的屋顶。它就像一位巨大的守护神,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这所学校,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个学生。
寒来暑往,我们不知道它迎接过多少莘莘学子求学,也不知道它送别过多少学生毕业。它就像一位不善言辞的老人,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目睹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短暂停留,当然还有那些逐渐老去的、新来的、离开的教师,它用枯黄的落叶记录着这段历史。
听一些老教师说,学校的学生数量一度达到900多人。而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学校只剩下100余人。这所建校逾60年的乡村初中日渐被“冷落”。
今年9月1日,我早早来到学校,第一次以校长的身份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看着屈指可数的学生陆续进校,还有为数不多的家长在校门口的朴树下乘凉等待,我不禁感叹:“若干年后,这棵百年朴树会不会很孤独?”
百年朴树,百年历史。为了让朴树不孤独,为了让每个学生铭记朴树的“恩情”,我想,我们必须为它做些什么。
其实,近年来学校历任校长都看到了这棵朴树对于学校、学生的意义。他们提出的“真朴”文化,引导学生学习朴树坚韧不拔的品质。而上一任校长更是提出了“泗水泽人,厚朴求真”的办学理念。其中,“厚朴求真”就是对“真朴”文化的再升华,是对全校师生“至真、至朴”的美好寓意。
而如今,我们对这棵朴树又有了新的意义寄托。
开发跨学科校本课程是落实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和载体。为此,我们决定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守护我们的朴树》。我们认为,以这棵百年朴树为载体,开发一门跨学科性质的校本课程,开展跨学科实践育人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传承文化的情感,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经过各学科教师讨论,我们将《守护我们的朴树》分成六个学习主题,即“识”朴树、“写”朴树、“说”朴树、“画”朴树、“唱”朴树和“做”朴树。每个学习主题至少涉及两门学科,比如在“识”朴树学习主题中,可以从科学学科的角度认识朴树的结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特点等,从历史学科的角度了解百年朴树的历史。
我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用语言说一说朴树、用文字写一写朴树、用画笔画一画朴树、用歌声唱一唱朴树,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角度谈谈如何保护朴树,用舞台剧的形式演一演朴树的故事,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数字化”的朴树……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们很想为它做些什么,也很想马上实现目标,但囿于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学生人数,这门校本课程仍然处于开发初期。
有时我会想,假如有一天学校被撤并了,我们的校本课程却还未开发出来,它会不会怪我们?假如有一天,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困难,决定放弃,它会不会生气?假如有一天,我们都走了,却没有一个人向它挥手说再见,它会不会哭泣?
也许,没有那么多假如,只不过是我们自怨自艾而已。朴树还是那棵朴树,它还要继续自己的生命,还要为小鸟提供休憩的场所,还要为村里的老人守护那一片阴凉。
(作者系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11月27日第6版
作者: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