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韩家坝校区。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达州频道 张海波
“相当于年审,每年做一次。”近日,达州市通川区双龙镇曾家沟村副主任郝仁海,赶到在村民小组5组院坝会现场,帮村民线上办理一年一次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生存验证。“用口语化方式说,按文件专业表述群众不容易理解。”郝仁海打开app,耐心引导老人做人脸识别,围拢的村民越来越多,不时与他搭话。村民们信任眼前的小伙子。
今年24岁的郝仁海,2022年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课程班毕业后,到曾家沟村工作。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干部老龄化的背景下,年轻的郝仁海给乡村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目前,郝仁海们遍布达州全市各地,共有180人在村任职。
郝仁海帮助村民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生存验证。
2018年起,达州启动“千名学子定制培养”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定制培养基层后备干部。2021年4月,以培养乡村干部为主要目标的达州乡村振兴学院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为推动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了懂农业、爱农村、有技术、肯吃苦的乡村有生力量。该做法荣获“202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成果一等奖”。
完善培养模式:坚持需求导向 优中选优培养精英
达州乡村振兴学院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为乡村培养怎样的人才?几年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中完善培养模式。
“把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实用型人才,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负责人介绍,学校确立了乡村振兴“基础班+精英班”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大一期间,将涉农专业学生和有志从事乡村振兴的学生全部纳入乡村振兴基础班培养,扩大培养范围。大二期间,在基础班范围内遴选一批优秀学生纳入精英班重点培养。优中选优的标准是,坚持农村发展需求导向,遴选政治意识强、三农情怀深、懂专业会管理的学员。。
综合而言,乡村振兴课程班坚持“热爱三农”“农口专业”“农村户籍”三个优先原则遴选和培养学生。为强化学生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学院新办动物医学、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茶艺与茶文化等专业,延伸“种、养、加、销”人才培养链。
丰富专业内涵,达州乡村振兴学院结合达州产业需求,开设苎麻、道地药材等特色植物种植课程。其中,与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大竹县苎麻产业协会共建“苎麻产业学院”,依托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成立“巴山青茶产业学院”;与大竹职中、宣汉职中等校开展涉农专业“3+2”联合培养,招收达州本地学子、服务达州乡村振兴;与渝万传媒共建“巴山食荟电商产业学院”,加大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专业招生,开通“巴山食荟”网络销售渠道,助力达州“农产品加工”千亿级产业。
服务乡村发展:融入乡村,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达州乡村振兴学院学生在上课。
建功广袤乡村,实现人生理想。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到村任职干部的浓浓乡村情。
郝仁海曾短暂在成都创业,收入可观,但是他毅然放弃了,果断选择回到家乡。“走进了大城市,更觉得家乡需要快速发展。”带着这份深情,郝仁海毕业后到村任职。
郝仁海是双龙镇绿荫社区人,外公外婆是双龙村曾家沟村人,两村相隔不远,这为开展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为融入到村民中,郝仁海积极给村民提供帮助,比如在榨油期间免费为村民接送菜籽、菜油等。郝仁海积极为村里发展想办法,日常注重学习借鉴其他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他设想能利用榨油厂,壮大村里农产品加工业。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来自巴中通江县成国庆,在达川区罐子镇和平村任村主任助理。他说,达州巴中两地人文相亲、位置相近,他积极参与达州乡村振兴,期待为两地乡村振兴做贡献。
截至目前,乡村振兴课程班开办7年,吸引川渝两地3021名学员参与学习,不少外地学生留在达州,比如有来自凉山越西县的学生在达州东部经开区麻柳镇任职。
学生毕业到村任职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跟踪学生履职情况,建立学院农技专家联系学员制度,从产业发展、智力服务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此外,学校组织到村任职学生返校研修、持续提能,并给在校乡村振兴课程班学生授课分享,做好“传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