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多的小杰突然出现右上肢疼痛,不能自然下垂的情况,腋下也出现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在诊所输注头孢类抗生素一周后,疼痛感虽有减轻,但腋下包块仍无缩小,于是家人带着小杰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小杰的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此外,细菌感染指标也不高。那如此肿大的淋巴结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再次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3周前小杰曾被野猫咬伤过,且咬伤部位为右手手指,与腋下肿大淋巴结为同侧肢体,这不禁引起了接诊医生儿科副主任汪宇的怀疑。对淋巴结进一步穿刺活检后,小杰被明确诊断为“猫抓病”,导致腋下淋巴结肿大的罪魁祸首竟是那只小野猫。
什么是“猫抓病”,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汪宇。
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4周内可自行缓解
汪宇介绍,猫抓病又称猫抓热,是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猫被带菌猫蚤叮咬后发生菌血症,幼猫和野猫更容易携带巴尔通体。人体因为被猫抓咬或舔舐破损皮肤后进而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感染后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自限性淋巴结炎,多数2-4周可缓解。年幼、年老或移植后、艾滋病等免疫受损宿主可出现播散性感染。”
此外,亚急性和慢性区域性淋巴结炎是猫抓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通常,被猫抓咬数天后,细菌入侵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水疱或结节,大约1-2周后引流区的淋巴结开始肿大。而淋巴结炎最常见的部位是腋下,其次为滑车上、颈部和锁骨上等。淋巴结不仅质地硬,还有触痛感,一般直径在1-5cm大小,为单侧和单个淋巴结肿大,个别为多个或出现1个以上区域的淋巴结炎。除局部淋巴症状外,约半数猫抓病还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甚至对眼、肝、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呈现散播性感染。
免疫低下、皮肤破损要与猫保持安全距离
汪宇提醒,如今养宠家庭越来越多,这也带来了许多人畜共患病增加的风险,希望引起大家注意,喜欢撸猫的人更要多加警惕。尤其对于儿童、孕妇、有慢性病等免疫低下人群,以及皮肤黏膜有破损者,更易患猫抓病。因此,这类人群更应与猫保持安全距离,如不慎被猫咬抓伤一定要及时消毒伤口,必要时去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汪宇表示:“大多数的轻症猫抓病可自愈,但是如果出现淋巴结肿大且长时间不恢复,疼痛明显或伴全身症状,合并系统损害如脑炎、骨髓炎或视神经视网膜炎等,需积极治疗。”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孙夏
>>专家介绍
汪宇,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陕西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第一届委员,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常委。毕业于吉林大学,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3年,并参与临床教学工作。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儿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门诊时间:周一、周六全天
挂号方式:扫描二维码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