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详细的论述过,大学里面除了食堂教室图书馆和宿舍之外,还有很多隐形的机会等着你找上门。也就是我说的兑奖券,上到985,下到普通的大学,兑奖券都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的,但是这种兑奖模式需要深挖。有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它主动找上门,但是绝大多数的兑奖券都是需要拐好几道弯才能碰到它的大门。兑奖这个游戏的魅力在于它像一个开放世界游戏,你得自己设计自己的主线,并且根据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去做支线任务获得各种技能或道具。并且这是个限时游戏并且存在同行竞争,很多兑奖点是具有唯一性的,比如一年就一次,或者一个班就一个机会,竞争会在所难免。 但好在一个学校内的机会其实有很多,并且绝大多数机会都被浪费掉了。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及时到了毕业,都还处于被动思维的陷阱中,引用一段话:无论做什么,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每天迫于生活压力,毫无主见地忙碌着,可称得上人生一大悲哀。在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为什么要上课?也许是因为问题本身太过浅显,以至于我们甚至懒于思考。但我们之中又有谁真正有效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呢?“怕老师点名”“为了抄笔记作业”“记录考试重点”……这些话,充其量只是我们被迫上课的借口,却不能成为我们心悦诚服去上课的理由。真正能成为我们上课理由的,只有我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如果是否上课对你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如果我们感兴趣的知识不在学校的课程表上;如果上课学习的效果足够差,效率足够低,以至于通过自习,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掌握知识;那么你还需要去上课吗?最后一点儿我得补充下,就是信息素养,这也是手册里面着重提到的。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查找与获取、理解与吸收、评价、使用、加工、呈现、信息安全等。交大图书馆开设的课程与讲座教的是科研信息素养,只有掌握了基本信息素养,才能更好理解科研信息素养。很遗憾的是,大多数同学在进入大学时并没有掌握信息素养,甚至一部分同学在大学毕业后仍然不了解信息素养。近年来大家已知晓信息差一词,也了解信息差所意味着的价值,而信息差其实就是信息素养中查找、获取、使用技能的体现。一个不掌握信息素养的可预见后果是,当老师告知你编程课需要使用 VSCode 时,你打开百度搜索“VSCode 下载”点进了第一条“结果”,在广告的诱导下下载了“VSCode 下载助手”,然后打开手机扫码支付了69元“会员费”。
我见过太多的人,到了毕业不知道怎么找自己学校的公告栏,更别说一些隐藏信息了,都知道信息差就是利益差,但是你连最基本的信息获取都不知道,就已经让别人捷足先登了。最后,隆重介绍这个手册,真的非常牛,基本上涵盖了大学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