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博会的展台上摆放着不同颜色,各种型号的冰箱洗衣机的外壳面板。它的纹理和颜色不是喷涂或是贴上去的,它在轧制生产出来就已经是这样了,无需再经过任何上色贴膜等艺术加工。目前,这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一些家用电器上。不仅如此,像天然石材纹理、木头纹理,看起来像是木头的家具,连敲击的声音,听起来也不像是金属材质。
和传统木质家具相比,钢材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同时防水、防火、防变形,而且它无甲醛,使用寿命也更长。那么,有着如此优异性能的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
钢铁冶炼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智能。比如在转炉作业区,这里实现了“一键炼钢”,颠覆了传统的炼钢模式。天车吊装着1500℃的铁水,精准倾倒进炼钢转炉,相比过去,炼钢时间比过去缩短了10%以上,降低了热损耗,节约了成本。
取样机器人将钢样从炼钢炉中取出,在压缩空气推送下,穿过800米的空中长廊,降落到钢铁检测中心。7台机器人接收钢样,进行检测分析,只需170秒便可以完成检测。合格的钢水通过连铸工艺来到热轧环节,大数据会对产品的抗拉强度等关键指标进行预测和优化,从这里产出的钢的厚度误差不超过0.02毫米。
说完了中游和下游,在这条钢铁制造链的上游,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作为非洲最大的铁矿石和煤出口港之一,南非的理查兹湾港每年出口数百万吨的铁矿石,同时中非双方也共同优化了供应链效率。
在矿区生产环节,双方合作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新设备的应用,矿石的品位从原来的58%提升到了65%左右,每一艘货轮运回的铁元素含量也随之增加,为整个供应链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在运输环节,中非企业还共同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火车调度跟踪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火车的动态,并最大程度压缩装卸车时间,实现高效调度。从矿区到港口的往返周期由原来的12天缩短到了9天,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不仅如此,在跨洋航运环节,中非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绿色与高效的结合。如今,从理查兹湾港到中国的运输时间已经从过去的一个多月缩短到了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