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2200多亿的上市公司不少,但业绩还处在亏损状态且市值能冲到2200多亿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寒武纪算一个。被华为抛弃后,寒武纪如何成长为2200多亿市值的AI芯片龙头?
文|韩 湘
截至11月27日收盘,A股市值超过2200亿元的公司约摸50家,其中尚未盈利的极其个别,而有“中国英伟达”的寒武纪-U便是其中一个。
11月27日收盘,寒武纪收涨10.01%达534.55元/股接近52周最高,总市值2230亿元。和年内低点的95.85元/股相比,涨幅超过458%。
但另一边,寒武纪从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额超过57亿元。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2200多亿元的市值呢?
业绩自然无法解释,那什么能够解释寒武纪夸张的表现呢?是共识吗?唯一性吗?没有业绩支撑的共识和唯一性,还有继续投资的前景吗?
一连串的问题,没人能回答得了。但投资者们在骂娘,寒武纪却还在往上涨。
业绩巨亏背后
A股的AI芯片概念股里,寒武纪一直是最具争议的那一家。
作为龙头,寒武纪市值目前是2230亿元,在细分的科创板里排名第四,仅次于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和百济神州。中芯国际和海光信息这两家半导体龙头,多数人都能看明白,寒武纪大家却都看不懂。
原因在于,近年来国内AI芯片领域迎来大爆发,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华为等公司的经营状况一年好过一年,只有寒武纪这个“奇葩”,经营状况连年亏损,每况愈下。
「数智研究社」从财报发现,2024年前三季度,寒武纪归母净亏7.24亿元,同比扩大10.31%。单看第三季度,寒武纪归母净亏1.94亿元,亏损幅度环比收窄。
从现金流看,寒武纪账上比较缺钱。2024年三季度寒武纪账上的货币资金为9.58亿元,和一季度的43.48亿元相比减少了33.9亿元。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1亿元。整体来说,寒武纪的现金流还是比较紧的。
常年业绩亏损及现金流短缺背后,是寒武纪常年高额的研发投入。从2019年至2024年三季度,寒武纪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达57.5亿元。单看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6.59亿元的研发费用,占到营收的355.65%。
就这,还是寒武纪缩减研发开支,暂停预期毛利率比较低的项目的结果。2023年,寒武纪研发开支缩减了26.63%至11.18亿元,研发人员也裁撤了38%左右至752人。2024年上半年,寒武纪的研发开支进一步缩减,研发人员也少了25人。
作为高科技行业,芯片设计需要长期不断地高研发投入。对于寒武纪来说,缩减研发支出能够让财报好看一些,少亏一些。但长期看,对于极度依赖高研发投入的芯片设计行业来说,绝不是好消息。
当然,并不是寒武纪想缩减研发开支,而是寒武纪的预付款项和存货,都出现了明显的暴增。截至三季度末,寒武纪的存货为10.15亿元,相较上半年暴增了331.18%;预付款项高达8.54亿元,也较上半年末增长54%,创下了历史新高。
也就是说,寒武纪核心AI芯片产品陆续完成晶圆、封测生产,后续或给公司业绩提供稳定的支撑,未来产品新增供应可期。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也公开表示,下半年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探索新场景算力需求。
即便对未来预期极度看好,目前这个涨幅和走势,肯定至少透支了未来好几年的增长。从股东结构上看,包括科创50ETF、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和沪深300ETF等多只ETF基金跻身寒武纪前十大股东,且在三季度进行了加仓。可以说,寒武纪的股价暴涨,是被ETF们抬轿子抬起来的。
被华为抛弃后
华为学谁,谁就得死;谁学华为,谁也得死。这是科技圈里一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最早,寒武纪主要为华为提供芯片模块。2017年,华为高端系统级芯片麒麟970在德国柏林亮相,而在970 SoC中搭载的是寒武纪的首款终端NUP的IP授权,名为寒武纪1A。靠着华为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寒武纪也因此一炮而红。
靠着和华为的密切关系,从2017年至2019年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的销售额分别达到771.27万元、1.14亿元和6365.80万元,占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销售收入的100%、97.94%和92.56%。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和2018年,寒武纪主营收入里终端IP占比高达9.33%和99.69%。也就是说,没有华为,寒武纪的发展不会这么猛。
但天有不测风云,很快华为便选择自研AI芯片模块,抛弃了寒武纪。2019年,终端IP授权业务的收入便开始断崖式下滑,2023年这块业务的收入只有不到23.4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除了IP授权业务外,寒武纪还有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服务三块业务。
但受制于供应链影响,云端产品线业务在2022年能贡献2.19亿元的收入,到2023年同比下降了58.7%到了9056.5万元。
寒武纪只能再次转变业务方向,瞅准了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寒武纪在完成AI芯片设计流程后,半导体工厂便开始晶圆代工,随后封装测试,之后电路板厂商使用芯片制作出加速卡并将其销售给客户。在产品与服务器厂商进行整机适配且达到客户要求后便会进行大规模商用。
所以芯片设计业务作为寒武纪的核心业务支撑,基于此寒武纪已经推出了MLU370-S4、MLU370-X4和MLU370-X8三款加速卡,且已经与国内的主流大厂进行了适配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颜值的云端产品均已采用7nm制程,虽说在算力等方面和英伟达有实打实的差距,但在性能和功耗方面其实已经和英伟达的差距没那么大了。
寒武纪的核心技术能力肉眼可见。
那一边,华为旗下的海思也拥有几乎和寒武纪类似的产品线,比如7nm先进制程的云端芯片等。但背靠华为有更大额的研发投入和更强的研发能力,而这却是寒武纪无法与之匹敌的地方。
可能是华为未登陆资本市场,投资者们只能下注寒武纪。但无论如何,产品背后,最核心的是价值和竞争力。
就目前寒武纪的业绩来讲,可能难以支撑2200多亿元的超高市值。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信创、国产替代和AI、半导体领域,需要寒武纪这样的企业站出来。
前路虽然布满坎坷,但AI带来的想象空间,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