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场上踢边后卫,要么你是失败的边锋,要么你是失败的中卫。”
“未来人们谈论英超最佳右后卫,将是阿诺德,而非内维尔。”
你可以说和加里·内维尔从球场斗到解说台,几十年下来,卡拉格早已习惯了对老对手的冷嘲热讽,但职业生涯同样没少打右后卫位置,是什么让他锱铢必较,不放过任何一次奚落对方的机会呢?
而那句著名的“没人想要成为内维尔”绝不是空穴来风,加里当然也无力否认,他在后面那句“菲尔(内维尔)想要成为我”,也道出了边后卫位置的尴尬。
《442》甚至还曾撰文称“大众有这样的普遍认知:对进球如饥似渴的前锋,所有人都趋之若鹜;能戏耍对手的边锋也是不错的选择;为球队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卫是少数人的选择;而边后卫,那往往是分配给能力不足者的‘边角料位置’……”
当然这段描述的夸张成分似乎有些超标了,不过它也确实反映了边后卫的尴尬。加里·内维尔呢,The Athletic的评价是:全力以赴,勤能补拙的人。
前曼联球员李·夏普曾在自传里有这样一段回忆:那是在曼联最后一个赛季,有一天在餐厅吃饭,然后被外面一阵奇怪的声音吸引了注意力。
那是一种沉闷的、重复的“砰砰”的声音,夏普走出去,看见加里正在练习手抛球:“他用尽全力,一遍又一遍练习长距离手抛球,这就是加里·内维尔所找到的乐趣。”
还有一则未经证实的传闻:一次欧冠返途的飞机上,内维尔竟然在过道练习起了冲刺跑——这听起来很内维尔,典型的内维尔,全力以赴到非常乏味的内维尔。
在这里代一句李·夏普,他有着加里·内维尔没法比拟的天赋,可以出任左边前、左边后、右边前甚至前腰,同时外表也十分出众,但终是为伤病和酒色所累,效力曼联8年后黯然离开,有过辗转桑普、利兹、布拉德福德、朴茨茅斯等球队,也有过冰岛联赛和业余联赛的经历,自然热度无法与老特拉福德时期相比,在无人问津中告别足坛,当时仅32岁。
比他小4岁的内维尔,在夏普退役后的日子里踢了很多年,又拿了2座英超、1座欧冠、2座联赛杯、1座足总杯和1座世俱杯。
加里·内维尔并不愚笨,他清楚一次又一次练习手抛球体验不到什么乐趣,但他也知道如此乏味的事情能让他成为更好的球员。
他很幸运,心里清楚成为一个顶级球员不是靠天赋就能达到的。
11岁那年进入曼联青训,当时的小加里非常不安,尤其是看到年龄相仿的斯科尔斯、贝克汉姆能轻易用球击中百米开外的硬币,这位他定下了极高的标准。时任曼联青训教练埃里克·哈里森曾断言:“他基本功扎实,但技巧方面的天赋实在匮乏,来到青年队前两年,我从没觉得他是成为顶级球员那块料。”
加里的不认命改变了哈里森的观点。十三四岁时候,他的努力超乎想象,以至于16岁便戴上U18青年队的袖标,这时的哈里森确信内维尔有朝一日定能跻身一线队,进入国家队对他来说也不是难事:“我从没见过像他那样付出一切的球员,对所有想要成为职业球员的年轻人来说,加里就是最好的榜样。”
还有一个没法否认的事实:贝克汉姆离开曼联后,加里·内维尔很长一段时间是全队,甚至全英超最好的传中手……
其实刚进一线队的时候,加里·内维尔害怕传中训练,苛刻如舒梅切尔总会对他大吼:“他为什么要和我们一起训练?他就是XX!”
在贝克汉姆身后很多年,让加里长进不少,他受到最具有意义的启发就是第一时间起脚传中。在跑动中的快速出脚,后卫没机会成功落位。另外他还学到一点:相比又高又飘来说,显然更快的球速能让传中更加有效。领会到这些细节,加里·内维尔又开始“充满乐趣”的重复训练,直到保证贝克汉姆离开后,曼联的右路传中质量没有大幅度下滑。
当然,与阿诺德或特里皮尔相比,加里的传中甚至不值一提,但那个边后卫可以做第二个边锋的时代,他依旧能保证成为后卫群体中的传中好手。
还有领袖气质。加里·内维尔从没担任过英格兰的场上队长,但他仍是很多队友心中的领袖。乔·科尔就曾表示:“很多人没意识到加里有多出色,他是天生的领导者。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过分,但他在场上比贝克汉姆更像队长。”
斯塔姆也曾在自传里形容内维尔:a busy cunt。
很多媒体对斯塔姆断章取义了——The Athletic表示在更衣室,这样的词语绝没有媒体形容的那么粗鄙。
斯塔姆用两整页来抒发他对内维尔的钦佩:“他实在太令我印象深刻了,他思路非常清晰,还有极佳的表达能力来让人理解他的想法,我愿意用脑袋保证,退役之后他会成为一名好教练。”
……
很显然,加里·内维尔让斯塔姆失望了。
蝙蝠球迷齐刷刷的中指,说明加里不是一位好教练
当然这影响不大,斯塔姆说得很清楚:内维尔是一个世界级的“抱怨家”,他会把所有不满大声说出来——很显然,这样的习惯对球队来说是有益的。
所以也难怪教练岗位的不成功后,加里·内维尔能在评球时风生水起,他的秘诀没什么新鲜的,就是付出一切。
不想错过小妹带来的最新资讯?那就赶快把公众号设置星标吧!设置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