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倏忽过,《红颜》终成《往日情感》


二十五年前,散文家贾梦玮出版《红颜挽歌》一书,以“款款深情,亦悲亦丽”的风格,收获了众多名家以及读者的好评。


评论家丁帆曾在《红颜挽歌》一书的序中写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思想深邃的一面;同时,我们亦可看出作者在艺术上尚不够圆熟的一面。但我以为,凭着他的灵性和感悟,一定会在散文创作领域内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的。


二十五年后,此书再版,更名为《红颜》。书名去掉“挽歌”二字,意为“我不为她唱‘挽歌’,也是为了我自己”。


与本书同时出版的,还有作者将“更加圆融”的艺术手法,融入更新的生命体验当中的最新作品——《往日情感》。


著名作家潘向黎曾在印象记中这样评价贾梦玮:他自己总不愿意走到台前。这不是谦虚,也不完全是低调,而是一种真正的自信带来的淡然。


这正应和了贾梦玮在《往日情感》后记中所写的:“往日”是掠夺,“往日情感”却是沉淀,一种沉默。有人说:沉默是金,是最伟大的力量。


图片
图片


1

从生命的本体进入自我的本体


▽ 《红颜》聚焦东周翟叔隗,西汉班婕妤,唐代武则天、上官婉儿、清代慈禧等历史中的女性,她们或拥有爱情、美貌、才华,却被物化、被神化,用于文人寄托情感与权力斗争,被剥夺了作为个体的主体性,结合史料,突破陈规,重新书写她们的故事,重新发现她们的命运。


▽ “往日情感”是一种沉淀、一种沉默。时间造成了“往日”的流动,呈现着自己的“年轮”。作者将往日视为“故乡”,并从未停止对过去时日的回望、对历史的回望。通过书写,作者重温生命中的某些时刻。


图片


2

从历史中的智识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 《红颜》时间跨度从夏商周至晚清,更延伸到当下,以历史中的女性的经历,描绘出处于专制权力斗争之下的人的人格、情感的扭曲,并试图提供一条思考的路径。


▽ 《往日情感》从童年故事到校园生活再到书房往事……重新点亮历史与当下交织的珍贵时刻,接通日常潜藏的情感能量,开启一座连接往日与今天的时光之盒。


图片


3

他人还是自我,

最终找寻的都是人生之路


▽ 《红颜》通过还原她们的生命本质,寻求更为人性化的历史叙述。探讨即使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化身为金钱和地位的专制权力为何依然会导致人的异化、爱情的扭曲及社会悲剧的产生。


▽ 《往日情感》书写贾梦玮重温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与节点。在他看来,回忆之于个人,正如历史之于人类。我们只能从往日的情感中获取力量。而人的历史,正是不断从回忆中成为自己的过程。


图片



《往日情感》后记


“往日”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故乡”,人生不过就是对“故乡”永远的回望。按照诺瓦利斯的说法,哲学乃是一种“思乡病”,只有当这种回望代表着被种种因素掠夺了的故乡和自然时,哲学才有获得真理的可能。回忆之于个人,正如历史之于人类。文学的回望,除了哲学的意义外,还是要从往日找到情感的支撑,以此获得前行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大概是所有的力量中最大、最持久的。


米歇雷(Michelet)说:“每个时代都在梦想着下一个时代。”我要说,每个时代都在回忆前面的时代。回忆乃人的天性,它让历史成为人的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作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记忆之职责”。记忆、文学的回忆乃是为了对抗时间的掠夺。


进步免不了冒失、鲁莽,因此是粗糙的。而过去和传统,因经过了时间的打磨,是光滑而精致的。最精致和微妙的往日,一定存在于文字之中。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鲁迅《呐喊·自序》)所不能忘却的应该就是“往日情感”吧。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细节……甚至时间,即使是当事人的回忆也不完全可靠。但是,对“往日情感”,一种情绪、情愫、情境,还有“爱”,往日情感的主人,其回忆应是相对保真的——“往日情感”因此可能成为一种“实体”,虽然它没有形状。


时间是一种掠夺,也是一种沉淀。时间对往日也进行着切割。对于今天,昨天已是“往日”;对于此刻,刚才已成以往。时间造成了“往日”的流动。因这些文章写于不同的时间,“往日”因此不再静止,成流动之状,呈现着自己的“年轮”。但是很奇怪,“往日情感”却是没有年龄的。“往日”是掠夺,“往日情感”却是沉淀,一种沉默。有人说:沉默是金,是最伟大的力量。



图书推荐

1

《红颜》

贾梦玮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对于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上的后妃,还她们生命本体的本来面目,揭示遮蔽、压抑女性生命本体和人类爱情婚姻本质的种种因素,是我写作这本小书的始点和终点。


——贾梦玮


2

《往日情感》

贾梦玮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贾梦玮在真实的城市符号间行走,触碰众生,看见彼此,听见世界的悠远和清晰。心中有情,笔端生起温度。


——十月文学奖·散文奖 授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