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水萝卜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语文,语,语言,文,文字。我感觉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能说能写。考试多少分,那不是衡量语文学得好不好的标准。
刚上小学,孩子的语文老师就强调阅读、强调古诗文诵读,强调写作。我们听老师的话,都坚持下来了。到现在,已经坚持读经典15年,坚持古诗文诵读9年,坚持写作9年。
花友分享孩子写的作文
小学阶段,我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好字词基础。还有就是读经典,只读经典,勾画、批注,把不认识的字查新华字典。
上了初中,老师更是给人大语文的感觉。孩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助我攀语文高峰 一记姚老师》,里面是这样描述她的初中语文老师的:
姚老师讲解阅读题和作文,会让人觉得语文如此简单。到了答题错一大片时,才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不过,日积月累,扣的分与日俱减,自己却总结不出原因。也许这就是姚老师推崇的“无痕教学”吧,直接化为了我的骨血。
初三上、下学期,她各组织编演了3次戏剧。玩得尽兴,学得也印象深刻,真乃“大语文”!
姚老师对同学们要求高,尤其是对课代表,生气时还不忘运用语文的力量,“和颜悦色"地说哭了不止一人。当然,她夸人时更是借助语文魅力,精彩纷呈,句句都可成为作文中的亮点。
初中语文老师要求同学进行课前演讲,从初一到初三,就没断过。她会告诉同学们PPT应有的样子,告诉同学们怎样才算讲得好。即使到了初三下学期,老师依旧组织大家模拟辩论比赛、排演自编剧本。
花友分享孩子创作的《儒林外史》剧本
高中语文第一课,老师先讲了高一下应该讲的《庖丁解牛》,他说自己自有深意。
花友分享老师讲《庖丁解牛》的课件
高中,娃把精力更多用在了理科上,经常默默不交语文作业,老师什么都没说过,期末的时候平时分数也给到了75以上(75是可以评三好的分数)。
高一下一开学,娃就向语文老师申请不做语文练习册,老师仔细询问她的语文计划,得知有现代文与古文的精读,有古诗文的背诵,有时不时的练笔之后,也同意了娃的申请。网课期间,娃偶尔提交语文作业,经常和老师要求有出入,但是老师也会给A。
其实在进入高中这一年,她平时已经不自己练应试作文了,我猜测老师可能是希望他们更多积累一些,不要被条条框框困住,等到高三的时候再练应试作文,老师也一直没讲高中应试作文的评分标准,所以我们在家里面也不好瞎练。
但是平时老师要求的作文、考场作文,孩子还是会认认真真写、认认真真改,老师布置的练笔也基本没有落下,并且因为学校有“全科阅读”活动,她写起读后感也特别来劲儿。暑假她对自己的写作要求也没有放松,三天写两篇小随笔、写一篇大的读后感。
孩子从小到大,我们在写作方面做了许多训练,也踩过不少坑,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心得。
在作文方面,我们一直坚持这几条原则:1. 一定要读好书,读经典,勾画批注。2. 一定要多练笔,天马行空,积累素材。3. 一定要练应试作文。
尤其是应试作文的训练。孩子七年级的时候,作文一直上不了总分的80%,下学期期末考前一个月,我们每周练一篇应试作文,期末考就上总分的80%了。但那个暑假放松下来,不练了,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作文分数又倒退回去。
因此,从八年级上一直到九年级下,我们坚持每周都练一篇应试大作文,风雨无阻,不管放不放假。
花友分享孩子的平时作文
每周的应试作文练习我们不会计时,让孩子随便写。孩子经常周五晚上开始写提纲,周六午饭之前才能完完全全结束。
练习的作文题目,我们会选语文书上老师没领着练过的题目,或者各种老师发的练习册、卷纸上没写过的题目。
平时写得多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等到考场作文的时候,基本上拿现成的素材了,不用思考太多。
孩子写完以后,先自评分数,然后由爸爸冒充监考老师打分,90秒完成,重点看第1段和最后一段,中间一目10行,凭感觉打分。不过经常爸爸和老师给分完去相反,所以现在爸爸给分没啥参考意义了。之前孩子写完自评完我们也会提建议,但我现在越来越感觉我们能力有限,会尽量少讲,作文套路语文老师都会教,孩子努力领悟,运用到作文里就可以了。
上周跟着学校写了一篇大作文,老师给了47分(满分50),看着这个不明觉厉的分数,我也不清楚是孩子水平高了,还是她的风格入老师法眼了,我只知道我们应该更少参与进去才对,不懂不要瞎讲。
花友分享孩子的高分作文
在帮孩子提升作文能力这一路上,我们也踩过坑、受过挫。
孩子正式期末考试作文的书写
从开始写作到现在,她的作文我们几乎没有大改过,家长能做的就是夸,让孩子保有写作的积极性。再说了,我们水平也不高,瞎指挥什么呢?即使水平高,也不能瞎指挥,不要框住孩子,让他自由发展、自由写作,说不准就能成为更厉害的人。
回顾这一路,我觉得学习语文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读经典、勤练笔、勇表达。一切皆语文,语文是语文,数理化生……甚至英语,都是语文。人生长长,不仅是分数,是生活、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