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点赞湖北汽车产业向“新”而行

图片
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展示的芯片
图片
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展示的芯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11月25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在湖北开展“四力”教育实践活动,踏访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生产线和上下游企业,深入了解湖北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气象。
智能工厂变身网红景点
一天接待八拨“游客”
图片
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二厂
在东风猛士科技园,记者们乘坐新能源汽车越野车猛士917,开上45度的斜坡,穿过90厘米深的水池,爬过凹凸不平的巨大岩石堆……直呼惊险刺激。
“这个体验真是太酷了!”体验完后,人民邮电报记者李晓东直呼“过瘾”。李晓东说,作为一名工信领域的记者,他最关注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是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今年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级,将聚焦这方面传播好湖北经验、讲好湖北故事。
作为“工业版万达广场”、湖北车企第一个透明工厂,猛士科技总装车间的外墙采用了玻璃幕墙,用户可一览无余地观看整车的组装流水线。宏伟的总装车间工厂,3D裸眼立体大屏昭示着这片园区的网红打卡地属性。“今天一天就接待了八拨‘游客’。”东风猛士工厂相关负责人称。
来到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二厂,只见AGV小车来回穿梭,机械臂不知疲倦地挥舞,接力完成车身组装工序,每85秒就能组装完成一辆车。当天,头顶的显示屏上写着:“本班计划生产410台。”
“从涂胶到安装,这里都是机器人精准装配,通过红外摄像头严密监控,实时上传电脑系统,确保涂胶质量。”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工厂负责人杨晓宇介绍,武汉二厂主要生产东风奕派品牌eπ007、eπ008两款车型,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订单大大增加,工厂已经开启了双班生产,每天能生产420辆车。
中国青年报记者朱彩云第一次来“中国车谷”。“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个智能制造的‘东风’。”朱彩云说,这些是武汉智能制造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创新突破的例证。可以想象,拥有多家整车企业、整车工厂的武汉经开区将在二次创业的路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关乎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探索也在荆楚大地向“新”出发。
图片
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二厂
自主“中国芯”加速崛起
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
图片
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二厂
在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大楼内,集中展示了东风汽车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成果。最引人瞩目的是三颗芯片:一颗MCU(微控制器)芯片、一颗H桥驱动芯片、一颗高边驱动芯片。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智能化技术总工程师张凡武介绍,当前,单车约有25至50个控制器,共含约500至1000颗芯片。一些用于动力域、底盘域控制器的高端MCU、部分专用芯片(智能功率器件和电源管理)与汽车核心功能耦合度较高,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早在2019年,东风汽车便决心推动这类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规划了这几款芯片以保障供应链长期安全稳定。
2022年,东风汽车牵头,联合中国信科等8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今年11月9日,创新联合体发布了全国产化高性能MCU芯片DF30,填补了国内空白。
总部位于武汉的黑芝麻智能,是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有哪些产品?面对海外芯片巨头,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来到黑芝麻智能,记者们频频提问。
图片
媒体参观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二厂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介绍,黑芝麻智能的芯片产品包括华山系列高算力芯片和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专门为智能汽车提供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先进成像以及互联网等关键任务能力,黑芝麻智能已与一汽、东风、吉利等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合作。
“我们的产品计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单记章介绍,如果要实现同一个自动驾驶场景,国外芯片供应商的芯片算力可能需要200TOPS(相当于处理器每秒可以进行200万亿次计算),但黑芝麻智能开发的芯片只需100TOPS或50TOPS就能实现,而且芯片面积还更小。如今,黑芝麻智能的芯片产品除了用在车端、路端,还成功搭载到了机器人身上。
“湖北汽车产业创新成果令人振奋!”中国汽车报记者张冬梅表示,随着国内汽车产业创新和自主研发实力持续提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全球。
东风汽车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吕海涛介绍,今年1至10月,东风汽车整车销量201万辆;新能源整车销量70万辆,同比增长82.3%。具体而言,自主品牌整车销量为111万辆,同比增长40.2%。整车出口销量为20.2万辆,同比增长12.2%。
图片
东风猛士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