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上链接,我们旱地坝又香又甜的红苕已经上车,屏幕前的朋友们可以支持一下。”近日,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圆满完成了首次旱地坝村村干部助农直播,走上了乡村振兴的电商之路。近年来,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多元化销售方式,铺就村民增收的“致富路”。
近日,旱地坝村开起了首场村干部助农直播,村干部张莲化身“主播”,在直播间里卖力地推销村民的红薯、盐菜、红心柚、黄豆、红苕粉等土特产品。“这个红苕真的好吃,吃了一个想二个”“用你们发财的手点点关注,帮我们把旱地坝村的农产品宣传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旱地坝,让更多人能够吃到我们家乡的味道。”
这场直播只有两个小时,但是村干部们却为此准备了两个多月。他们研究平台的流量机制、搭建“旱地坝村助农优选”的抖音店铺、推敲每个农产品对应的话术、协商快递物流的价格……只为帮助村民打开农产品销路,将旱地坝村的农户产品销售至更广更远的地区,提高村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打造旱地坝村种植产业的亮丽名片。
据悉,这次直播收获了超10万的点赞,观看人数3400余人。“老百姓有啥子,我们就帮忙卖啥子。”村干部张莲表示,后续村两委计划持续开展助农直播,在总结每次直播经验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切实为旱地坝村民增加收入,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蔬菜种植,丰富群众“菜篮子”
迈进旱地坝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宽阔的土地,各种青翠挺拔的蔬菜在土地上茁壮生长。据悉,旱地坝村拥有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大清流河环绕而过,全年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且无霜期长的种植优势,且与重庆市吴家镇万亩蔬菜基地隔河相望,具有交通区位优势,综合条件十分适宜规模化发展种植。
旱地坝村牢牢把握这些优势,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种植业。今年,全村种植约2000亩蔬菜和水果,主要种植品种为莲花白、鲜食玉米、青椒、西瓜、折耳根等,其中莲花白作为旱地坝村种植上百年的蔬菜,可谓是村里的“金字招牌”,今年种植莲花白的范围较去年的900亩进一步扩大,达到1300余亩。现在正是莲花白收获的时节,在旱地坝村莲花白种植基地,一个个碧绿圆润、个大饱满的莲花白被装上车,等待被送往成都、重庆等地。“今年的莲花白长得好,一个有4-5斤,亩产量大概有4000斤,今年的批发价也还可以,能卖1块3一斤”村民张远琼说道。
据了解,在莲花白收获完成后,将轮作鲜食玉米,玉米收获之后又栽种莲花白,大大提升土地利用率。过去在销售模式上,采取“专合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商贩上门收购,建立商超、批发市场等固定销售渠道,确保农民收入,如今有了直播带货的新尝试,销售渠道将更加多元化。此外,石子镇紧抓中医药振兴发展机遇,结合中药材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枳壳产业,带动旱地坝村种植中药材枳壳约200亩。
除村特色种植产业外,旱地坝村通过收取租金流转土地,积极引进种植大户到旱地坝村开展产业建设,同时动员村民到种植大户处务工,在不断壮大村集体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去年旱地坝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多元,人均收入1万8千余元。旱地坝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张莲介绍道:“我们村共流转了900多亩土地,其中流转了100多亩土地栽种折耳根,200多亩土地栽种青椒”。
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
过去,尽管旱地坝村与重庆仅一河之隔,但是没有直通的大路,运输蔬菜需要走很长一段村道,导致车辆拥堵、运输不便的问题。今年5月19日,横跨大清河流,直通旱地坝村与重庆吴家镇万亩蔬菜基地的旱地坝大桥开始施工。据悉,旱地坝大桥桥宽9米,桥长75米,连接大桥公路280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左右,预计12月底竣工,争取春节前实现全面通车。
该大桥通车后,从旱地坝村到高速路口只需几分钟车程,能大大缓解吴家镇和石子镇的交通不便问题,减少运输成本,对旱地坝村农副产品外运及销售有很大的帮助。“以前路太窄,大车进不来,我们的蔬菜价格卖不上去,等大桥修好后,蔬菜平均价格能提高两毛钱一斤,村上也计划把部分村道扩宽一些,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更好地把旱地坝村的农产品销售出去。”旱地坝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张莲说道。
为了将旱地坝村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菜篮子”,在旱地坝大桥的正对面,旱地坝村蔬菜交易中心已基本建成,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蔬菜交易中心不仅能集中对蔬菜进行装车、转运,还配备有地磅秤,便于精确测量载货重量,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对提升旱地坝村知名度,打造旱地坝村农产品品牌也有着推动作用。
未来旱地坝村将借助旱地坝大桥和蔬菜交易中心的促进作用,持续推动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特、优、精”蝶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把“小蔬菜”发展成富民“大产业”。
#内江富力万达嘉华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