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超巨指明一个BD方向

上方「瞪羚社」即刻关注并加入社群

聚焦高成长公司,100000+投资菁英共同关注

罗氏“病急乱投医”?


11月26日,罗氏公司以每股9美元现金总价值股本10亿美元收购细胞疗法公司Poseida Therapeutics,Poseida股东还将以每股总计4美元的现金获得一份不可交易的或有价值权,交易总价值高达约15亿美元。


图片


11月25日Poseida的收盘价仅2.86美元美股,这次并购交易不算CVR,溢价高达249.65%,创下了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并购案的溢价之最。


图片

(图源:机车宝贝)


透过这个交易,投资者们或许可以更加笃定的往通用型CAR-T领域进行投资标的的挖掘,大概率能抓住继ADC、双抗之后的BD风口,我们不妨先剖析一下这笔重磅交易。


01

罗氏为啥高溢价收购?


罗氏在肿瘤领域着实缺少一些新型分子的爆点,尤其是在细胞治疗领域,公司比较缺产品管线,收购Poseida算是对通用型CAR-T的一步落子。


罗氏是全球肿瘤领域的传统豪强,但从2024H1公司实体瘤板块只有2%增长和血液瘤板块录得10%增长来看,公司正处于产品更新换代的变革期。


罗氏“老三驾马车”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都已迈过专利期,不断面临生物类似药的份额蚕食;新三驾马车”帕妥珠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也正在面临各自的问题,如恩美曲妥珠单抗被新一代的ADC挤压、阿替利珠单抗面临双抗分子的冲击等。


从新的管道开发选择上,罗氏基本上也是“四面出击”,双抗大家都知道公司在MNC中处于第一梯队,诞生了Hemlibra(血友病)、Vabysmo(眼科)这样的重磅炸弹;ADC层面,公司在HER2靶点上占到了先机开发出恩美曲妥珠单抗,随后又推出了血液瘤领域Polivy(CD79b ADC ),并引进了宜联生物的c-Met ADC;抛开小分子创新药和复方制剂创新领域不看,最热的新兴分子领域,罗氏似乎只剩下CAR-T没有布局了。


图片

(罗氏2024年二季度PPT)


相比吉利德、强生、诺华等手中有CAR-T产品线和生产线的MNC,罗氏不具备优势,所以必须收购一个有迭代管线(通用型CAR-T)、技术平台型(可持续产生新型管线)和具备生产能力&设施的CAR-T Biotech,显然Poseida均具备上述所有条件。


当然,罗氏高溢价收购Poseida也不是“病急乱投医”,在2022年双方达成一项合作,罗氏将拥有Poseida多款血液学肿瘤的同种异体CAR-T项目选择权,交易总额高达60亿美元,Poseida已经拿到了1.1亿美元的预付款和8000万里程碑付款,当时首发管线P-BCMA-ALLO1仍处于临床一期、双靶点CAR-T疗法P-CD19CD20-ALLO1刚刚进入临床。而后续的收购也是P-BCMA-ALLO1读出一期数据之后,罗氏才出手的,也算“知根知底”。


为何通用型CAR-T疗法逐渐火热?除了能够解决自体CAR-T疗法的成本售价、安全性问题之外,新一代优化后的通用型疗法在血液瘤、实体瘤、自免等领域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显然整体的天花板在不断往上提。


不过,通用型CAR-T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已经在《双抗后,下一个国产BD风口》重点分析。


02

Poseida Therapeutics的平台价值


不得不说,Poseida的确是一家有特点的通用型CAR-T公司,其技术路线迥异于其他同种异体CAR-T,同时兼具平台价值。


Poseida构建了一个差异化的CAR-T技术平台,由不同的工具方法组成,关键词包括:干细胞记忆型T细胞(TSCM)、非病毒基因插入系统、Cas-CLOVER基因编辑系统等。


图片


首先从T细胞的选择上,当前CAR-T产品的T细胞主要来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而Poseida选择了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干细胞记忆型T细胞(TSCMTSCM是记忆性T细胞的祖细胞,具有超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可分化产生多种记忆性细胞亚群,重建各类记忆性和效应T细胞,其中一类TSCM亚型半衰期高达9年。同时,有研究表明:体外培养TSCM回输体内,可以持续高效的发挥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并在体内保持正常的细胞活性长达12年。


其次,对于基因改造解决通用CAR-T带来的宿主反应和疗效持续时间问题,Poseida采用了自身特有的Cas-CLOVER基因编辑系统和非病毒基因插入系统工具PiggyBac DNA修饰系统


目前全球通用CAR-T主流在研企业大多数使用基因编辑中的CRISPR技术进行异体T细胞的改造。Poseida采用的Cas-CLOVER基因编辑系统,结合了第一代CRISPR的优势(易于设计、低成本、多功能)和同型二聚体核酸酶系统(如TALEN)的特异性,这是一种易于操作、高精确度的基因编辑技术(据公司介绍精确度比CRISPR-Cas9高25倍),不仅可编辑静息的T细胞,而且在临床前研究中几乎没有脱靶毒性。


在导入基因(转导CAR)层面,Poseida拥有专有的PiggyBac DNA修饰系统,区别于现有CAR-T产品采用病毒载体的路线,其运载能力更强(多基因,包括触发基因、安全开关和诱饵受体等)、有效降低病毒载体带来的致癌风险、生产更为方便(较病毒方法时间短、制造成本低)。


图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oseida制造平台,不仅能够一次生产中生产多达数百剂的产品,而且其产品中TSCM纯度非常高,并且Poseida指出该制造平台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


图片


Poseida在被收购之前曾与罗氏、安斯泰来达成了合作,首发管线的临床数据能否体现其技术平台差异化的正向特征?


公司首发管线是一款BCMA靶向的现货型疗法P-BCMA-ALLO1,最新公布的数据为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期临床(其中第一阶段临床入组患者须经过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CD38单抗治疗或三重耐药),临床数据显示:在23例患者中,治疗组达到高达91%的总体反应率(ORR);而在未接受B细胞成熟抗原(BCMA)治疗的患者中,ORR升至100%;但在接受过至少一次BCMA靶向治疗的患者中,ORR也高达86%。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的安全性表现出色,临床中常见的副作用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而且大多数患者的副作用为1级或2级。此外,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的30天内,其血细胞计数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图片


从初步数据来看,P-BCMA-ALLO1尽管在BCMA处治和经治患者中展现了良好疗效,但在23人的亚组中随访时间仅3.5个月(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证明该疗法的持续性,有市场观点认为其持久性高度依赖环磷酰胺的预处理剂量水平)。不过,P-BCMA-ALLO1安全性在对比自体BCMA CAR-T和已商业化的BCMA双抗均更出色,同时其治疗较自体CAR-T更为便捷(患者从入组到临床反应大约3.5周)。


另外,Poseida还将自身通用型CAR-T疗法技术拓展到实体瘤、自免疾病领域,采用双靶向双特异性的CAR-T设计,这也许也是罗氏溢价收购的原因之一,通过收购获取技术平台覆盖之前未曾接触的新兴领域。


03

国内CAR-T创新药企新势力


在通用CAR-或者非病毒基因转导技术领域,不得不提的可能是最近刚刚完成2亿元B+轮融资(石药基金领投,贝达基金跟投)。


邦耀生物基于自有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平台(Quikin CART),开发出了靶向CD19的非病毒PD1-CAR-T产品BRL-201,也是全球潜在FIC产品。在一项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ITT中,21例接受BRL-201的ORR高达100%、CR达到85.7%,未出现2级以上的CRS和ICANS。


2024年10月,邦耀生物在《Cell》发布了全球首个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自免疾病的临床结果,临床数据显示其帮助2名系统性硬化症、1名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患者达到长期缓解。


从产品管线和技术平台种类可以看出,邦耀生物在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通用CAR-T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这可能也是石药集团贝达药业这些老牌药企旗下产业基金愿意投资公司的原因。


图片

(图源:邦耀生物官网)


提起石药集团,这家老牌药企在细胞治疗领域显然有一些想法。今年以来,石药的一款靶向BCMA的CAR-T产品SYS6020先后在国内拿到了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批件。


SYS6020具备一定的差异化技术特点,这是一款基于mRNA-LNP的CAR-T疗法(非病毒载体路线),其有别于一般自体CAR-T疗法,采用纳米载体(LNP)将编码CAR的mRNA导入T细胞,在体内直接生成CAR-T细胞。临床前数据显示,该产品可显著杀伤BCMA抗原阳性的骨髓瘤细胞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利用LNP转染T细胞,可以降低使用慢病毒载体带来的高昂成本和潜在副作用(更详细机制等待公司进一步披露)。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已经上市的CAR-T Biotech科济药业。其最新公布的THANK-uCAR®技术平台以及其管线CT0590的IIT数据,也让投资者看到了通用CAR-T疗法解决排异反应和疗效持续性问题的曙光。


结语:通用CAR-T疗法的并购,或许短期内不会出现井喷,因为需要更多、更长随访时间的临床数据来观察新兴Biotech技术迭代带来的问题解决。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的,或许是跟踪一些与MNC达成BD合作的Biotech,通过跟踪早期临床数据,来挖掘潜在的M&A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