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客户端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王立奎)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关情况。会上有媒体问:今年4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请问北京在目前推进相关工作上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
对此,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表示,针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北京市积极推进、多措并举,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首先是加强区域联动,努力使检查检验的互认项目,包括覆盖的机构持续增长。在北京市范围内,对181项检验结果的项目和300项影像的检查结果项目,在质量评价合格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机构间互认,互认的项目包括常见的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胸部X光、CT等常规项目,大约覆盖了老百姓就诊时常规检查的70%-80%的比例。北京和天津、河北、山东卫生健康委一起联动,在区域内开展互认,有60个检验项目,在京津冀鲁四个区域的1118家医疗机构能够互认。在影像检查方面,有30个项目,在京津冀503家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方便了区域内有就医需求的老百姓,在互认的医疗机构就医时,能够减少重复检查,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
李昂同时表示,医疗质量是互认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检验检查同质化程度的提升,积极发挥医学检验质控中心和影像质控中心的作用,建立覆盖市区两级的质控网络,制定下发了一系列的质控标准和方案,通过线上的监测分析和线下的检查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质控管理。社会公众可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官网便民服务栏目和“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务模块中,查询医疗机构的质控结果,方便老百姓在有需求的时候,合理选择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
第三,促进线上互认。利用“三医”合力加强信息化建设。2024年,北京市将检查检验结果线上调阅互认工作纳入市政府重点研究调度的医疗、医保、医药“三医”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场景。到2024年底,北京全市将完成14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线上实现共享调阅互认。今后,将逐步联通至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内的全市更多医疗机构,助力分级诊疗、上下联动。
记者:王立奎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