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嗦了一碗免费面,面条弯弯绕绕拼成了一个字:爱

图片


撰稿 | 杨星驰

编辑 | 陈其飞、李柯薪



有这么一个很《读者》《意林》的故事。


说是在美国有家小店,顾客去喝咖啡时,会付两杯的钱,但只喝一杯。


剩下一杯换成贴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请想喝的人喝”。


这样,流浪汉或是消费不起的人,就能进到店里告诉老板,“来一杯墙上的咖啡。”


这个故事美好中透着虚幻,写实中掺着抽象,多多少少有些真假难辨。


但当黄明和张平读到这个故事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这个想法,在成都街头用一种更贴近生活,且带着温度的方式实现了。



图片

三碗面老板黄明:

一碗面,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一切都要从这块摆在街边,靠在电线杆旁的“免费吃面”告示牌说起。

 

图片

店外“免费吃面”的牌子 摄 | 杨星驰


红色底板、黄白相间的大字,这块告示牌就直愣愣立在地铁科园站出口不远处,人来人往,就数它最显眼。


其实早在2017年,火锅鱼店老板黄明就摆出了这块牌子。当时面馆还没开张,他从火锅店内开出一个窗口来专门走面,希望能用爱心面帮到一些遇到困难的人。“结果吃面的人越来越多,就干脆缩减了火锅店的面积,单独装了家面馆出来。”

 

图片

挨在一起的青三椒怪味鱼和三碗面 摄 | 杨星驰


要吃爱心面的方式很简单。你只需要进到店里,从写有“免费吃面”几个大字的爱心墙上扯下一张爱心贴纸,然后交给煮面的阿姨,要不了多久,热腾腾的面条就会端上桌。

 

图片

老板黄明和爱人燕子姐在爱心墙前 摄 | 杨星驰


“我听说之前是和阿姨说一声,‘麻烦煮碗面’,就可以吃爱心面了得嘛?咋个现在还要扯贴纸呢?”我提出一个疑问。


黄明说:“因为我以前也这样讨过一碗面……这种情况,人很难开口,声音会变很小,阿姨不一定听得到。所以我们改用贴纸的方式,避免人家尴尬、难堪。”

 

图片

面馆里放置的爱心贴纸 摄 | 杨星驰


黄明自己“讨面”的事,发生在2016年。当时因生意上资金链断裂,黄明只身前往老家达州筹集资金,但结果比预想的还要糟糕——除了借钱碰了一鼻子灰,他还在火车站丢了钱包。


没钱买火车票,也没钱吃饭,黄明在火车站徘徊了一天,最后走到附近小巷中的一间小面馆旁——他想讨碗面吃。踌躇、纠结了足足半小时,黄明终于挪进面馆,嗫嚅着说出一句“麻烦煮碗面”接着和老板简单说明了一下自己的窘迫处境。


“感觉老板一开始其实不信我,但还是给我煮了。”而让黄明动容的是,当他一口一口吃完面,离开面馆都好远了,那个“起初不信自己”的老板愣是追上来,硬塞给他两百元钱。

 

图片

黄明家的牛肉面 摄 | 杨星驰


“说实话,我那时本来有点心灰意冷,但那碗面真的给我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之后用了一年多时间,我把生意重新做了起来,再后来就开始做这个爱心面的事情了……一碗面,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黄明说,这些年来吃爱心面的人不算特别多,但也有几个让他印象深刻的。


其中一位北方口音的小伙子,30岁上下,身材很壮,第一次来吃面的时候,他一口气吃了两碗三两的面才饱,而且一吃就吃了三天。有服务员说:“他是不是来‘薅羊毛的哦?”黄明上前询问得知,小伙子确实有困难,暂时没找到工作。于是他二话不说,请小伙子吃了整整两周面。

 

图片

连吃两周爱心面的食客 图源 | 受访者


“两周后,他找到了一份安保工作,就再没来吃过面了。后来他还主动扛了一箱矿泉水送过来,说请环卫工人喝。”


还有一位女学生,想做暑假工,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把钱用光了。到黄明家面馆的时候,“她应该至少已经饿了一天”。当时姑娘特别不好意思地问黄明,“这里是不是能免费吃面哦?”黄明赶紧让阿姨给她煮了一大碗,加上牛肉浇头,“小姑娘吃得可香了。”

 

图片

吃爱心餐的女生 图源 | 受访者


墙上的爱心贴纸,一开始都是黄明自己贴的,到后来,不少食客都主动要求参与到这份爱心捐献的事业中来。有次一位从台湾地区来成都旅游的游客吃面时得知此事,一次买了6碗面进行捐赠——也就是将6张贴纸贴到墙上。这让黄明很开心。“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肯定还是好人多。”

 

图片

来自台湾地区的游客正在往墙上贴爱心贴纸 图源 | 受访者


当然,也有个别人会到黄明这里来“薅羊毛”。黄明笑笑,说:“没得事,我了解后,和他们说清楚就好了,不是啥大事,更不会影响我做爱心餐的热情。”


而黄明心中也有一个遗憾。2019年,他曾回到达州火车站那条小巷,想找到当时帮助过自己的面馆老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面馆已经关门了……这可能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吧。”

 

图片

三碗面 摄 | 杨星驰


临别前,我问黄明:“‘三碗面’这个名字的由来是?”黄明说:“因为当时帮助我的那家面馆,就叫‘三碗面’。取这个名,一来是想表达我的感激,二来也是想把他的面馆、这种善意,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下去。”



图片

正反面

捐赠最多的食客,“骗记者不眨眼


张平的“正反面”是一家特色重庆小面面馆,开在光华村附近,离西南财大不远。


图片

 正反面 摄 | 杨星驰


和三碗面直接叫餐不一样,正反面的点餐流程是,进店后你需要先到门口的收银台,选餐、付款,然后……


停。


到这一步时,你一定能看见贴在收银台上的公益项目——加1元,送一份爱心餐。爱心餐包含一份重庆小面、一个煎蛋,以及一杯豆浆。拿张平的话说,这样一餐的成本也就5元左右,顾客捐1元,自己再出4元,“对做面的馆子来说,完全不算啥。”

 

图片

收银台上,加一元送爱心餐的告示牌 摄 | 杨星驰


而在每张餐桌上,除了推广文案,还贴有这么一张“0元爱心餐”的公示:如果您在成都遇到困难,请直接点爱心餐!不用付费,吃完就走,不用客气。

 

图片

0元爱心餐公示 摄 | 杨星驰


正反面的老板张平是内江资中人,在北京闯荡20年后,最终选择回成都创业。面馆于2018年开业,2021年底开始做爱心餐公益项目。“思路是源于看到美国咖啡馆的故事,觉得我也可以做啊!就开始(做爱心餐的公益项目)了。”

 

图片

正反面老板张平 摄 | 杨星驰


让张平开心的是,儿子因自己做爱心餐的事骄傲无比,甚至在班上跟同学“大肆宣扬”。同学一听,带着妈妈就去张平家吃面、捐爱心——一传十,十传百,张平的店里不仅多了很多食客,爱心餐的事业也逐渐发展壮大。现在,店里一整面爱心墙满满都是大家捐赠的爱心。

 

图片

“正反面”店中的爱心墙 摄 | 杨星驰


一位老食客的职业是医生,在发现张平的善举后,一次捐了600元。“是我们这捐得最多的一位。”正谈着,张平把头对着一位正在点餐的食客一晃,“正在说,就是他!”


但当我试图和这位身材有些瘦削的老食客聊聊时,却碰了软钉子——他眼里只有自己的肥肠面。得知我的来意后,老食客满面笑容地搂着我的肩膀,将我带离他的餐桌,然后告诉我他姓钟,捐款小事不足挂齿。


接着闲庭信步回到餐桌旁,继续一心一意嗦肥肠面。

 

图片

“不留名先生”捐出的600份爱心 摄 | 杨星驰


张平则看着我,笑得有些微妙,“他其实姓王,姓钟是编的……他人有些低调。”


还有一位刘姓女士,一次点了108份爱心外卖,备注写的是:爱心餐,贴墙上;另有一位西南财大的学生,每天都来吃,每次吃,必捐一份爱心……

 

图片

刘女士通过外卖捐赠的108份爱心 摄 | 杨星驰


而来吃爱心餐的人里,让张平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伙子。小伙子有点爱惹事,那天夜里也是搞出点纠纷,进派出所待了一晚上。第二天出来的时候,没钱了,也没吃饭,跑张平这里来问能不能吃面,张平马上就给他下了一大碗。


“当时我也没当回事,但他吃完后,站起来给我鞠了一个大躬,整得我反而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听说他找了个正当工作,一直在做。”说到这里,张平多少显得有些感慨。


实际上,张平在做的远不止此。正反面店铺的外卖,参与了某网站发起的“乡村儿童操场”公益项目,每一笔订单都会捐赠0.1元到此项目中,截至目前,已捐出款项累计近9000元。

 

图片

张平参与的网络公益项目已捐出近9000元 

摄 | 杨星驰


“因为我是农村的嘛,我小时候特别想要一个操场,但是没有。我就想让其他农村小朋友能够有操场,去奔跑、去运动。”张平说。


当然,来吃爱心餐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这是好事,说明成都的就业、生活环境很好。”但大家的捐款却越来越多。因此张平又联系了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准备在12月初,将迄今为止收到的捐款,悉数捐给附近的养老院。“冬天嘛,给老人们买点手套、围巾,暖暖和和过个冬。”

 

图片

正反面的爱心餐:

一碗重庆小面、一份煎蛋、一碟泡菜、一杯豆浆 

摄 | 杨星驰


“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个人参与到爱心项目中。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用温度来链接的,虽然都是小事……有句古话怎么说来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嘛。”张平最后说道。



图片

阿顺小吃店

“来份牛肉面不要牛肉!”


在火车南站附近,也有这么一家“苍蝇馆子”,默默做着爱心餐的善举。

 

图片

火车南站附近的阿顺小吃店 摄 | 杨星驰


沿着火车南站地铁站出口出来,一条路全是小吃。当你走到最后面,阿顺小吃店和一块红底白字的告示牌就会出现。

 

图片

“免费吃面”告示牌 摄 | 杨星驰


相比前面两家被美国咖啡馆影响的老板,阿顺小吃店的作风似乎要更直接。你只需要过来对声“暗号”:“牛肉面不要牛肉!”一碗免费素面就会端上桌来。


因为这家店靠近火车站,所以来吃爱心餐的人比前面两家要更多一些,且来自天南海北的都有。“爱心餐也不局限在面,有的想吃包子,有的想吃抄手……都可以!”负责人王永桃说。

 

图片

阿顺小吃店负责人王永桃 摄 | 杨星驰


王永桃告诉我,“免费吃面”的告示牌是在去年5月左右挂在墙上的。“也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肖老板(阿顺小吃店的店主)想尽自己所能,帮一下有困难的人嘛。对暗号是因为,大家互相尊重,这很重要。


当问到有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食客时,王永桃直挠头,“我记得去年有一个小伙子,从上海实习回来……当时吃的啥来着?反正他挺感谢我们的,还主动说要留下来洗碗,我说不存在,一碗面、一碗抄手的事,哪个没遇到过困难喃?”


但说起给店里献过爱心的人,王永桃如数家珍:“有两位浙江来的游客,当时她们听说我们这里做爱心餐,就来看看是不是真的,确认后立马捐了几十块钱,说一起做爱心。”


“还有一个江苏那边口音的男士,背着大书包,经过我们这里时,扔下100块钱就跑,边跑边说:‘你们做好事,我也想出份力’,整得我们有点哭笑不得。”

 

图片

阿顺小吃店的抄手招牌 摄 | 杨星驰


见我在拍照,王永桃有点憨厚地说,“我们这里其实没啥拍的……非要拍,你拍那个抄手招牌嘛,是我们特色。”


问到今后的打算,王永桃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打算,就是先把店做下去,有需要帮助的人过来,能帮就帮一下。这是我们的想法……也是每个成都人都会有的想法。”









一碗碗看似普通的面,汇聚着城市的温度。


淋过雨的人也想给别人撑伞。


不算平坦的人生之路,总会有人点亮那盏爱与尊重的灯火。


而越来越多的灯火,终将谱写出独属成都的,


淳朴友善、和谐包容的温情诗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