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文化底蕴深厚,蕴藏着“跳菜”“打歌”“山歌”“刺绣”“剪纸”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跳菜”,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唐朝民间盛极一时,是南涧境内彝族民间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而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由引菜人和抬菜人从厨房到餐桌合着音乐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式布局摆菜的一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分为“宴席跳菜”与“舞台跳菜”。其魅力跨越国界,曾跃动于英国皇宫的辉煌殿堂,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屡获国内外殊荣。南涧县于2003年荣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美誉,“彝族跳菜”于2008年被列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南涧县创新“非遗进校园”形式,县文旅和教育文化部门携手并进,共建“非遗示范学校”“跳菜传习学校”。南涧县文化馆与南涧县示范小学深化合作,整合非遗教育资源,包括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教学材料等,围绕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巧妙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段,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跳菜”保护传承引入校园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非遗世界的大门。这一举措,不仅革新了传统课后服务的模式,更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教育意义,为校园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扩展了校园教育的外延。
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彝族跳菜”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承载者和传播者,通过亲自教学“彝族跳菜”的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准确传授给下一代,确保非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文化基因延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学生作为非遗普及教育的直接受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学校将“彝族跳菜”“彝族打歌”“彝族山歌”“彝族刺绣”“彝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日常校园活动,用“彝族跳菜”基本步伐编排课间操,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其中,用“彝族打歌”“彝族山歌”推广特色啦啦操,用“彝族刺绣”“彝族剪纸”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情,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传播平台。
南涧县示范小学“非遗进校园”活动成效斐然,参与“非遗——跳菜”的学生们如同璀璨新星,频繁亮相于各级各类演出舞台,从校园到全县重大活动,再到云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展演,他们的表演不断升级。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少儿艺术人才选拔赛中荣获金奖。他们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广泛赞誉,为学校以及全县广大群众赢得了荣誉,更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项目申报单位:南涧彝族自治县示范小学、南涧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项目组人员:张漪、曹玉琴、叶思里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杨奥
审核 董艳玲 念华昆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