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新星(603978.SH)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尽管营收逐年增长,但其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却持续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在这一背景下,11月24日晚间,深圳新星宣布拟将其全资子公司——新星轻合金材料(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新星”)100%股权转让给台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交易金额为8044.18万元。
通过此次股权转让,深圳新星希望借此优化公司资产结构,盘活资产,实现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增强公司现金流。然而,这一举措也暴露了公司在资源配置、战略调整和市场应对方面的多重不足。
公司经营困境:亏损持续扩大,毛利率降至低位
深圳新星成立至今,主要业务涵盖铝晶粒细化剂、合金材料、以及新能源锂电池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尤其在锂电池原材料领域,公司曾期望通过布局六氟磷酸锂等核心产品,实现业务的飞跃。
然而,从公开财报来看,尽管公司营收逐年增长,但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却出现持续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已亏损9817万元,扣非净利润更为惨淡,亏损达到1.18亿元。公司毛利率也降至4.23%。
根据深圳新星的财报,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及下游客户需求疲软。
此外,公司在产业链上游的多项投资项目进展迟缓,未能有效拉动业绩增长。尤其是与新能源相关的投资项目,因市场需求预期不足和行业竞争加剧,生产进度明显滞后。
对于亏损,深圳新星在半年报中指出,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主要系六氟磷酸锂受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及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
资源配置失误:子公司未能有效投产
深圳新星转让惠州新星股权的背景,不仅与公司营收的下滑相关,更揭示出公司在资源配置上的问题。
成立于2014年的惠州新星,原本计划成为深圳新星在合金材料领域的重要布局,但十年来,惠州新星始终未能开展实际生产经营业务。2023年,惠州新星不仅营收为0元,净利润也为-90.26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依旧为0元,净利润为-29.7万元。更为严重的是,惠州新星所拥有的60677平方米土地,至今仍处于闲置状态。
对此,深圳新星方面解释称,公司铝合金材料加工等主营业务集中于江西赣州及河南洛阳两地,惠州新星尚未实际开展生产经营业务。
这种资源配置的失误,凸显了深圳新星在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上的不足。公司在项目投资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未能实现预期的回报,导致了大量资产沉淀,未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对于惠州新星成立十年来从未开展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指出,这意味着公司在资源配置和项目规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有效利用该子公司的资源和潜力。
股权转让背后:多家子公司未能投产
深圳新星此次将惠州新星的100%股权转让给台铃科技,金额为8044.18万元。这一交易被深圳新星解释为“优化资产结构、盘活资产、增强现金流”的必要举措。
然而,从数据来看,这一股权转让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公司面临的财务危机。根据相关评估报告,惠州新星的总资产为6612.90万元,净资产为6505.75万元,转让价格略高于其资产评估价值,且此交易预计为深圳新星带来约1500万元的投资收益。尽管短期内可以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深层次的经营困境。
此外,深圳新星的另一项资产处置举措也暴露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困难。早在2024年7月,公司就宣布拟将松岩新能源部分六氟磷酸锂生产线设备和劳动力以1.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赣州市松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现金流。
深圳新星的另一个明显问题是旗下多个子公司未能如期投产。
据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除了惠州新星外,公司全资子公司赣州市松辉氟新材料有限公司、赣州市松立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星轻合金材料(郑州)有限公司等,都未能实现营收,甚至未开始实际生产。
深圳新星对此表示,这些子公司因“建设尚未投产”,目前并未带来任何营业收入。
尽管深圳新星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应对财务压力,但其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通过更加务实和长远的战略规划,公司才能实现长期稳健的增长,摆脱当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