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26架歼6战机却不结账,中方追债7次被推脱,这笔旧账背后有多复杂?

2000年代初,索马里采购了26架我国生产的歼6战斗机,却迟迟未支付余款。

我国多次派人追讨,欠款方却总以经济困难、政策变动等理由推脱。

如今20多年过去,这笔账依旧悬而未决。

图片

这场“赖账风波”究竟有何内幕?为何欠款方敢如此“顽固”?一起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如果要聊清这件事,就必须先从歼6战斗机说起。

歼6战斗机是我国在1957年10月15日开始试制生产的一款超声速战斗机,并在1963年9月23日成功首飞。

它是我国航空工业的“元老”,也是一代经典机型。

当时的世界局势,冷战正酣,军事科技飞速发展。

美国的F-86“佩刀”、苏联的米格-17已大显身手,而我国在战机领域却落后整整两代。

为扭转局面,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历时六年让歼6问世。

歼6的实力如何?它搭载强大的涡喷-6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1170公里/小时,爬升率、机动性表现优异。

在服役的20多年间,歼6不仅是我国空军的主力机型,还出口到多国,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空军“门面”。

图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歼6多次实战,击落敌机23架,创造了零损伤的记录。

这些战绩为我国航空工业赢得了国际声誉,也奠定了歼6的出口地位。

交易的开始:26架战斗机的“出海”之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歼6战斗机,目标客户主要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但有军事需求的发展中国家。

这次26架歼6的交易,发生在某个非洲国家与我国的一次军贸合作中。

这一批战机的出口价格相较于当时的西方战斗机更为低廉,且在技术上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对于手头拮据但军事需求迫切的国家来说,歼6几乎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于是,这个国家在当时以一种“租购结合”的方式订购了26架。

图片

交易本身顺利推进,26架歼6陆续完成交付。

根据合同,购机方需在首付完成后,按年支付剩余金额。

然而,战机刚刚飞到对方的领空,欠款问题便悄然浮现。

追款风波:7次追讨为何无果?

我国首次追讨发生在交付后的第三年。

当时,我方代表前往该国,要求对方按照协议支付余款。

然而,对方以国内财政赤字为由,请求延期一年。

这次请求得到了我国的同意。

图片

但第二年、第三年甚至第四年,欠款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到了第六次追讨,对方开始以更加复杂的理由推脱:有时说国内政局动荡,暂无法支付;有时称国际经济制裁导致其外汇储备不足。

最离谱的一次,对方甚至直接表示,战机已经用了多年,部分性能下降,索性建议双方“各退一步”——直接免除剩余款项。

这一拖就是20年。

期间,我国不仅通过官方途径多次交涉,还试图借助国际仲裁机构的力量。

然而,由于欠款方的经济能力及国际地位,追款之路始终困难重重。

背后的原因:拖欠款项的真相

拖欠26架歼6的余款,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

这类国家通常依赖单一的资源出口,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其影响巨大。

一旦遭遇经济危机,军事支出往往被列为最后的优先级。

图片

作为一笔国际军贸交易,欠款方或许将拖欠视为一种政治筹码,意图在与我国的其他合作中谋求更大利益。

从欠款方多次推脱的理由来看,早期合同可能存在对违约责任约束不足的问题。

类似案例与国际对比:欠账不还的常见套路

军贸领域的“赖账”现象并非孤例。

历史上,类似事件屡见不鲜。

比如,某南美国家曾拖欠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款项,经过多年仲裁才部分归还。

而中东某国因政治动荡长期拖欠法国军备款项,甚至引发了两国关系的恶化。

图片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欠款方往往依靠“政经博弈”的方式,长期拖延付款,甚至试图将其政治化。

而我国此次追讨26架歼6战机款项的难度,也正是因为类似的复杂局面。

未来的解决之道:我国如何维护正当权益?

面对这起长达20年的追款风波,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未来军贸协议中应明确违约责任及支付保障条款,确保交易更具约束力。

借助国际仲裁机构及多边机制的支持,提高对欠款方的制裁力度。

在保留合作可能性的同时,通过停止其他合作等方式施加压力。

图片

这笔26架歼6战斗机的余款,至今仍未解决。

欠款方为何能一推再推?我国未来又会采取哪些措施?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依然扑朔迷离。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歼6首飞61周年 | 功炳天疆 一代名机》2024-09-23

光明网《【破圈了+】风波起,这个遥远的出海口》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