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下称“免疫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召开。会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免疫所名誉所长朱尔斯・霍夫曼,中法美三国众多院士到会,就推动免疫所未来发展和免疫学科研究、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广医党委书记唐小平表示,广医将以举办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一流国际合作,打造一流科研水平,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努力在新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医校长赵醒村表示,广医正大力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免疫所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将全面融入中法科技创新合作体系,进一步加大三方共建力度;聚焦免疫所的建设发展目标,集聚资源、重点发力,在平台、场地、人才、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继续给予免疫所全力保障;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特色,积极推进免疫学和遗传学、变态反应学、肿瘤学、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学科融合共建,努力构建学科间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2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分水岭。”朱尔斯・霍夫曼深情回顾了他与中国、广医结缘的经历。“我注意到广医是一所医科大学,而我的研究更侧重于基础科学,我的朋友陈竺教授强烈建议我接受合作邀请。他表示,将基础研究引入一个纯粹的医学机构,就是这一合作项目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医学的许多进步直接或间接依靠生理学基础研究的进展。考虑了陈竺教授的建议后,我欣然接受。2013年,双方同意建立免疫所。”
作为广医的老朋友,霍夫曼见证了广医10年的发展历程。“过去的10年间,我有幸见证了广医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见证了包括免疫学在内的11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行列,目睹了免疫所在天然免疫等领域取得的重大原创性发现、承担的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的免疫与呼吸系统疾病及抗肿瘤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研究,亲历了免疫所获选为全国高等学校天然免疫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并持续获得宝贵支持。这些成效斐然的工作为广医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免疫所所长焦仁杰从建设历程、科研人才队伍、重要研究成果等方面对免疫所的科研工作进行汇报。他表示,未来免疫所将建设聚焦于先天免疫研究的高水平国际化免疫所,并保持广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三方的高水平合作关系。
在交流发言环节,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免疫所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分子细胞生物学免疫所所长Jean-Luc Imler,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洛克菲勒大学教授Jeffrey V. Ravetch,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所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曹雪涛等多位专家,先后围绕免疫所的未来发展方向、国际协同交流合作模式、当前免疫学研究前沿动态等主题发言,为免疫所的建设发展积极献策。
曹雪涛表示,免疫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中法科技合作交流、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都做出积极贡献。他期盼免疫所加大医学科技攻关力度,努力在免疫学前沿焦点领域实现原创性基础研究产出、取得原始创新型成果,同时推动更多免疫学领域的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现实产品,并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力度,共同开展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科研项目。
钟南山表示,免疫所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在抗病毒免疫、肿瘤天然免疫等领域取得众多突破性的发现,为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广医“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他期望免疫所聚焦优势特色,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果蝇资源中心建设和“111”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争取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基础免疫研究创新高地;持续强化开放办学理念,吸收利用国际先进创新资源要素助力免疫所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广医在医学教育、预防诊治各种重大疾病方面迈上了更高台阶,在“双一流”建设道路上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他建议免疫所建设大团队,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广泛聚集更多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构建大平台,继续加强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斯特拉斯堡大学等机构的交流合作;产出重大成果,瞄准国际免疫学前沿,聚焦人类重大疾病,有组织有重点地对接国家战略进行重要科研任务攻关,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文丨记者 陈亮 实习生 谢欣希 通讯员 广医宣
图丨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