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貌”是一座城市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城市的文化价值核心和魅力所在,它既体现在城市的宏观格局之中,又展现于行人的目光所及之处。
成都高新区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成都未来科技城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高质量开展风貌专项导则编制工作。
记者今日获悉,成都未来科技城在对其浅丘地貌、规划建设现状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以“公园城市宜居地、智慧生活幸福城”作为城市形象名片,以“未来科技谷·浅丘公园城”为定位,分类编制了蓝绿空间、街道空间、建筑界面、夜景照明四大类风貌要素引导,最终形成包含九十条风貌管理条例的《成都未来科技城风貌专项导则手册(试行版)》(后称《导则》)。
蓝绿空间
成都未来科技城蓝绿空间分为郊野绿廊和城市公园两大类——包含绛溪河、大安溪、桂花堰等生态廊道的郊野绿廊;包含科教绿谷、创智绿谷等大型城市公园及其他社区级公园的城市公园。
在郊野绿廊方面——
《导则》从整田塑景、护林点缀、理水塑岸出发,保护丘野林盘,打造原生态、四季美的林盘景观,并通过降低人工干预、采用生态水文工法,提高绛溪河等骨架河流蓄水自净能力与景观价值。
在城市公园方面——
《导则》从丘谷利用、驳岸类型、城园界面、公园道路、景观配置出发,对公园绿地内的丘陵进行保护,对滨水驳岸形式进行引导,从坡度宽度、色彩体系、标识系统三类要素进行风貌引导管控,最大化城园对望共享视线,形成生态适应性与景观协调性兼顾的植被景观风貌。
街道空间
成都未来科技城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街道管理经验,承袭《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划分形象景观型、生活服务型、产业园区型三大类型。从空间尺度、地面铺装、绿化配植、围墙围栏、家具设施、标识系统六类重点要素,形成街道空间的管控要求。
如陡坎为绿坡,放大界面临侧的丘区感知;采用绿化、水景等景观方式界定空间;设置智慧公交停车站、智慧便利店等便民设施等。
建筑界面
成都未来科技城将建筑风貌场景分为居住社区类、产业园区类、商业服务类3大类场景,占区域建筑场景的90%。
同时,针对5类风貌元素进行管控,包括体量与布局、立面形式、表皮材质、建筑色彩、第五立面。
夜景照明
成都未来科技城参考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推荐的环境平均亮度,将片区划分为重点照明区、一般照明区、暗夜保护区三大分区。
重点照明区:地标建筑及前区广场、城市级公园、重点道路。
暗夜保护区:居住区、工业区、生态保护区。
一般照明区:其他区域。
城园相融,聚人兴产,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成都未来科技城将继续以“公园城市宜居地、智慧生活幸福城”作为城市形象名片,绘制片区新风貌,徐徐展开一幅“人城境业相容共生”的未来城市画卷。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怡霏 供图 受访单位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戴艾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