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在成长之路上播撒好习惯的种子,能让孩子们走得更稳、走得更实、走得更远。班主任在引导孩子们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明白习惯也有好坏之别,明白养成好习惯需要付出细水长流的努力。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初中阶段,孩子们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时期走向朝气蓬勃的少年时期,身心经历着快速的成长变化,他们对自己对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对人生观世界观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这一时期正是给孩子们“播种”良好习惯的好时机。
在每一个微小的好习惯中修炼优秀品质
“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好习惯里蕴藏着优秀的品质,坏习惯里埋藏着隐形的危害。比如,主动问好的习惯是讲文明懂礼貌;认真值日的习惯是负责任有担当;按时到校的习惯是惜时守时;食堂光盘的习惯是节约珍惜;杜绝抄袭作弊的习惯是诚实守信等。这些习惯微小甚至琐碎,但却能在孩子们的坚持中带来积极向上的改变,逐渐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相反,迟到一两分钟、打扫时只顾表面、随意倒掉剩下的饭菜,这些平时甚至毫不在意的习惯,都可能会造成缺乏时间观念、不严谨不认真等负面影响。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习惯的力量是日积月累,也是水到渠成
习惯是基于长期反复练习形成的行为。当正面积极的行为得到不断的重复和坚持,好习惯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养成。习惯培养的过程是积少成多的过程,是努力在先、贵在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时间花在哪里,他们的收获和成长就在哪里。养成了坚持锻炼的习惯,就会收获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就会收获丰富的知识和睿智的头脑;养成常常思考的习惯,就会收获更有规划、更有意义的人生。时间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力量,也是量变到质变、改变到蜕变的力量。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追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 寓教于乐,班会助力。班会活动具有操作方便、活动多样、主题鲜明、互动及时、反馈迅速等优点。在面向全班的习惯培养时,组织班会是行之有效的选择。比如在初一建班之初讲解校园交往中应具备的好习惯时,可以在班会课上采用播放视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个体发言等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会学生区分霸凌与玩笑,明确说话做事要有边界感和分寸感。
2. 模范引领,树立榜样。身边的典型对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更具有参照性和可借鉴性。通过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更直观地认识什么是好习惯。借助生活化的口头表扬,或是有仪式感的书面赞许,或是合理范围内的物质奖励,肯定榜样的好习惯、好做法,让孩子们设定更明确的行动方向。
3. 暖心暖情,个体交流。如果学生在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困难,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通过交流和谈心,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和学生探讨制定克服困难的方案并跟踪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做好精神支撑和有效督促。个体交流可以是安慰、鼓励,也可以是肯定、赞许,可以是横向比较找差距,也可以是纵向比较看亮点,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好习惯的养成之路并不孤单。
4. 携手并进,家校配合。在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家长配合。把学校的安排和做法,以及孩子习惯养成的进度告知家长,获取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家长则要反馈学生在家的落实情况,信息共享,实现闭环。家校携手,把习惯培养在空间上打通成“学校——家庭——学校”,在时间上连接成“上学——课后——上学”,多方位为学生的好习惯养成保驾护航。
一个习惯,一点改变,一种人生。在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播下好习惯的种子,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在生活和学习中开花结果,让这些习惯为孩子们照亮前路,点亮人生。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文章作者|兰芳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周强 摄
微信编辑|贾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