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 近日,首次参赛的昆明市五华区长春小学“小聂耳科信队”在ICODE线上编程赛中挺进全市、全省前十,一举夺得五华区级赛第一名,市级赛金、银奖。240多天时间,长春小学学子们在全国、省、市、区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信息素养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荣获上百项佳绩,82名学子斩获一等奖。这是学校把红色文化精心融入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开出的一朵朵“五育之花”,也是学校依托“红色文化+科技创新”品牌引领贯彻落实科技育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结出的一颗颗硕果。
有一批专业科创“引路人”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长春小学始终秉持着专业化、梯队化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由1名资深信息科技教师和18名充满活力的兼职信息科普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引航着学校的“红色文化+科技创新”发展。他们成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学生科创道路上的“引路人”。
平时,他们分别负责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日常信息科技教学与辅导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素养,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耐心细致的辅导,帮助学生们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逐步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工作,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展示机会。他们凭借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承担着全校信息科技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的重任,不仅精通各类编程语言和技术,还善于将学校红色文化和前沿的科技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们带来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他们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这支专业教师队伍的带领下,学生们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教师们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给同学们上好每堂科创教育课,尽最大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科创能力,继续做好学生科创道路上的‘引路人’。”
长春小学校长郑方表示,这支专业化、梯队化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为学校红色文化科技创新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更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了一套红色特色课程
在课程设置这一核心领域,基于红色文化特色资源优势,长春小学开创了“我的同学是聂耳·科技创新教育”红色特色课程。学校始终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将信息科技深度融入校本课程,精心着手打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我的同学是聂耳”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不仅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学生全面掌握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拓展与延伸。通过智能小车制作、机器人编程挑战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项目,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逐渐形成了对信息科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洞察力。
信息科技不仅是技术堆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才是关键。学校创新性地将编程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巧妙融入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掌握传统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能接触探索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长春小学积极推进《以信息科技为依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教育》课程实践,将信息科技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让学生在掌握科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学校与第三方携手合作拍摄了《讲好聂耳与国歌的故事——我的同学是聂耳》5G智慧互动思政系列课程,利用先进的5G技术和互动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更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除常规课堂教学外,长春小学积极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校本课和科技科普实践活动。承办了由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五华区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城市生物多样性中心组织的“探秘身边的生物多样性”等主题科普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为师生们带来主题讲座;承办中华网云南科教频道“探索水科学,实践促成长”校园公益课堂,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春小学创新举办科技节、编程大赛、机器人创意展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在团队合作中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和领导力。
不少同学们说:“特别喜欢上红色特色课,红色文化和科创的完美结合,让我们既学到了科创知识,又传承了红色文化,陶冶了情操,健康快乐地成长。”
长春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08年的百年老校,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母校,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学校将红色文化精神瑰宝与现代科技教育紧密结合,通过聂耳文化的浸润的同时,落实五育并举,创新文化育人的方式,开辟了“红色文化+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创新路径,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为学生们搭建起了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激发了学生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郑方表示,今后,长春小学将不断探索和创新红色特色课程设置,为学生们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科技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注入新活力。
组建了一支红色科创校队
长春小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方针,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组建了“我的同学是聂耳·科技创新校队”,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科创赛事、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郑方说:“在‘零’科信比赛经验的基础上还能在各种级别科创大赛舞台上摘金夺银,摸着石头过河还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实属不易。每份荣誉和成功的背后都是师生的辛勤付出。这支科技创新校队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实战中锤炼了队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信息科技竞赛和活动不仅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平台。一个学期的时间,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养”的理念,通过组织校内选拔、提供专业指导、搭建展示平台等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赛。
“红色文化+科技创新”品牌引领创新模式推进五育并举育人工作,回顾上百项荣誉不禁让人惊叹:在2024年5月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云南省赛区中,学校获全省总分榜第九名,70人报名参赛,10人获得一等奖,28人获得二等奖,29人获得三等奖;在2024年5月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云南赛区爻星球中国基地建设赛中,3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并获得全国赛资格;在云南省信息素养大赛中1名学生活动省级一等奖,1名学生活动省级三等奖,市级一等奖1人、市级二等奖3人、市级三等奖5人、区级一等奖16人、区级二等奖26人、区级三等奖44人;在昆明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市级一等奖10人、市级二等奖28人、市级三等奖32人;在未来编程ICODE中国区决赛中,1人获得金奖、3人获得银奖、7人获得铜奖;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ICode太空探险挑战赛项中,3人获得全国一等奖,2人获得全国二等奖,6人获得全国三等奖;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Matata World机器人挑战赛项中,8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6人获得全国三等奖;在第十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云南省赛区选拔赛中,2人获得省级二等奖,7人获省级三等奖;在昆明市五华区ICode线上赛中,总分位列全区第一,32人荣获全区一等奖,47人荣获全区二等奖,42人荣获全区三等奖;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城市选拔赛——ICode太空探险挑战赛项中,9人获得一等奖,8人获得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其中摘得冠亚军……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需继续努力。展望未来,长春小学将继续完善科技创新教育人才储备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优秀科技教师;将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开设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丰富多彩的科技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将继续为学生搭建各类科技赛和活动等各种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创新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当然,将一如既往地秉持“传国歌精神 承复兴大任”的红色文化建设核心理念,继续融入信息化创新特色,将“红色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属于长春小学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河清
责编:孙于晨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