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年轻化”,我们该如何预防?

 在人们的印象中,心梗为老年性疾病,但从相关医疗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心梗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且,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例数都在不断增加,其中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的吸烟、酗酒、熬夜、缺乏运动,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这些都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断累积,从而增加了心梗发生的概率。
  在刚过去不久的“中国心梗救治日”,“心梗年轻化”也引起了网络热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普通大众来说,该如何识别心梗并及时救治呢?
  
A “年轻化”不是个例 秋冬季是高发期
  心肌梗死,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细胞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往往很突然,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甚至有的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心搏骤停而猝死。即使患者经过抢救存活下来,也可能会因为心肌细胞的坏死而导致心功能受损,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网络上输入“心梗年轻化”后,跳出来的案例有不少:“一名34岁的心梗患者,因为工作原因久坐不动,体型肥胖,有吸烟习惯,并且血脂偏高。”“一位33岁的销售员,大量吸烟,因‘活动后持续胸骨后压榨性疼痛1小时’入院。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他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个28岁的小伙子,经常熬夜,因为‘胸痛’就医后被诊断为心梗”……
  心梗为什么会“年轻化”呢?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贺鹏康认为,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过早地暴露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中。在已经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年轻患者中,大多数人的发病与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过度劳累有关,同时,与高脂高盐饮食、熬夜、大量吸烟、酗酒以及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另外,秋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这是因为受冷空气刺激,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这一变化会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心肌耗氧量增多,从而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进而可能诱发心梗。其次,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儿苯酚胺本身还会导致冠状动脉的痉挛,加重心肌缺血。寒冷还可使血小板更易于凝聚,血液浓缩,更容易形成血栓。此外,秋冬季节,在饮食上,许多人更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导致血脂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再加上体外活动减少、情绪焦躁等因素,也容易促使心梗发病。
  
B 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2021年,中国城市居民急性心梗死亡率高达63.25/10万,农村更是达到83.26/10万。“危急”,是专家们不约而同提到的词汇。
  “目前来看,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广和普及心梗救治知识,但总体情况还不是很理想。很多人对心梗的症状、危害以及救治流程等还不够了解,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贺鹏康表示,比如说,有的患者出现了疑似心梗的症状,却没有及时拨打120,而是自行驾车或者让家人开车送往医院,这样不仅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而且在途中患者一旦发生病情加重,家人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处理。“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和普及心梗救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所谓的“黄金救治时间”是指:如果发病后能在120分钟内救治,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贺鹏康进一步解释,医生在抢救心梗患者过程中,通过放支架或者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用介入手术开通血管,疗效优于药物溶栓。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而发生心梗,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马上拨打120,尽快送至附近的医院,明确诊断后进行溶栓或介入或者是其他的治疗。
  
C 早期识别很重要 预防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
  那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如何能够早期识别心梗的症状,以便及时就医呢?贺鹏康介绍,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痛,一般疼痛部位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程度往往比较剧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会超过15分钟,甚至可达数小时。有的患者还会伴有向左肩部、左臂内侧、颈部、下颌部等部位放射的疼痛,同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心慌等伴随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不典型的心梗症状,比如有的老年人可能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肩背痛等,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所以,如果出现了上述类似的症状,尤其是在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另外,在120到达之前,建议患者要尽量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加重病情。“可以就地坐下或躺下,解开领口、袖口等束缚的衣物,以保持呼吸通畅。”贺鹏康说。家属要尽量准确地向急救人员描述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信息,这样有助于急救人员提前做好相应的救治准备。同时,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一些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给患者舌下含服,但如果含服后症状没有改善,也不要反复服用,还是要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针对日常生活中预防心梗的措施,贺鹏康也给出了建议:预防心梗首先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一是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二是要坚持适量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三是要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四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缓解压力;五是要控制好基础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如果患有这些疾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通过这些综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梗发生的可能性。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