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上海第十一批第一轮“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即将完成援疆工作。一年半里,19位医疗援疆专家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为阵地,结合“喀什所需”“上海所能”,发挥学科优势、专业优势、集体优势,为喀什二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进一步推动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提升群众身心健康、生活福祉,着力将喀什二院打造成为南疆医疗高地。沪喀共建,杏林流芳,值此第一轮医疗援疆专家即将返沪之际,上海援疆公众号将持续报道19位医疗援疆专家事迹,全景式展现上海“组团式”医疗援疆的最新进展与丰硕成果。
心脏,是人体最关键的器官之一。而在南疆,心血管疾病作为高危、高发病症,数据显示,它长期是南疆群众死亡占比重最高的一种。而与之相对的,是部分心脏高精尖医疗技术的仍处空白。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心内科主任陈庆兴说,他在来援疆之前,就勉励自己,要用心用情,尽己所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自己的一颗“真心”让广大南疆群众“安心”。如今,当他回望一年半的援疆历程,他可以自豪地说,当初定下的目标,庶乎功成。
填补技术“核心”,开创南疆心律失常诊疗新时代
此前,喀什地区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领域几乎一片空白。陈庆兴从“零”开始,通过建立房颤患者术前常规食道心超排除血栓流程,开设南疆首个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门诊,组建喀什二院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救治小组,优化了急诊心律失常救治流程。
在这一年半里,陈庆兴完成了许多“首次”、“首例”:
首次在新疆引进一系列抗心律失常药物,使各类心律失常的综合治疗更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危重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效率;首次引进心腔内超声至南疆地区使喀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进入高质量时代,大幅提高复杂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成功率;与北上广国内顶级心脏中心同步开展脉冲电场消融房颤,引领南疆房颤介入治疗进入新时代期间共填补南疆及地区该领域技术空白13项,其中包含新疆首例脉冲电场消融持续性房颤,南疆首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南疆首例经房间隔途径消融希氏旁室性心律失常,南疆首例ICE指导下房颤消融等。多项技术与上海同步开展,引领新疆技术,喀什二院已成为南疆地区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而陈庆兴本人累计完成500余例射频消融手术,个人手术量超过已往整个南疆地区年手术量的两倍。
“从‘零’到‘一’实非易事,而比起‘首例’、‘首次’的称号,我更在意的是,南疆地区从一位患者到一类患者的希望,从此被点燃了。”陈庆兴说。
陈庆兴记得,有一位患者和家属初来喀什二院诊疗时,内心其实已经不抱太大希望。患者是一位大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之前做复杂手术后,有一些隐患残留。这间接引起了他当时的病症——心跳过速,达到每分钟200多跳,而持续的心动过速导致心力衰竭,为此他只能休学在家,晚上甚至无法入眠,只能在椅子上蜷缩过一个个难捱的夜晚。由于他心脏中还伴有血栓,之前就诊过的医院都表示他的病症困难重重。陈庆兴通过检查,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通过分步药物调整及最终手术,他的心跳及心脏功能恢复如初。陈庆兴离疆前,患者一家通过多方打听,到机场为陈医生送行,看到他们洋溢着幸福的脸庞,陈庆兴感到由衷的欣慰。
陈庆兴还非常注意发挥‘组团式’援疆力量,牵头喀什二院心内科与多科室协作的房颤中心建设团队。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房颤患者的筛查、诊断与风险评估、综合治疗、上游治疗、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治疗、双向转诊、网络会诊机制制定、出院后随访等一系列工作。并于2024年9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标准版房颤中心现场认证,此后将引领喀什地区房颤规范化综合治疗。
鼓舞同仁“信心”,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陈庆兴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因为种种原因,南疆群众对于危重病症的治疗意向较低;而更为关键的是,医生往往并没有起到鼓励和安慰的作用,反而和病人持有相近的观点。陈庆兴很是忧虑,他希望可以提振同仁们的信心,让他们能够转变理念,给病人们带去希望。
“来到这里,我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前,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台手术,而到了喀什二院,我就有一种责任感,要当好南疆‘领头羊’。”陈庆兴说。虽然他过往几乎没有组织过学术会议、论坛,但他并没有把这份工作当成“可选项”,而是当仁不让的“必做题”。
陈庆兴介绍,此前南疆地区各地区县市之间缺乏心律失常学术交流与培训会议,遑论出省参加。通过成功申报上海市科委课题,得到北疆及内地专家的支持,连续两年开展南疆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技术及规范化诊疗的培训及推广大会,首届沪喀心律失常论坛,齐聚南疆各地州及县市心内科骨干同道超百人,传授经典及前沿的心律失常诊疗理论与知识,传播最实用的理念与技术,营造前所未有的南疆热烈学术氛围,逐步形成南疆学术交流文化。“通过这一举措,不仅使当地医生收获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也让各地‘大咖’能对南疆多一份关注,让各种资源能多一份支持。”陈庆兴说。
陈庆兴受邀到南北疆各地州指导会诊手术,包括南疆克州、阿克苏、和田、喀什各县市以及北疆伊犁等地区,真正做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他与阿克苏人民医院心内科马建军主任、克州人民医院米拉医生都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在微信上、电话里,常常交流手术心得、分享学术资料,而他们的相关手术水平也突飞猛进,让当地群众也多有受益。
陈庆兴深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是援疆最重要的工作。认真贯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与3名学员签订师带徒协议,并额外带教数名积极上进的青年骨干医师。不管门诊,查房还是手术,抓紧一切宝贵的机会传授学生知识、技术和理念。心律失常介入手术被誉为心内科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其逻辑抽象,学习难度大,培养周期长等特点;但经过1年多的有计划分步骤、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强化学习,2名学生可独立开展80%以上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包括室上速、室早、房扑、房颤等疾病;也有2名学员入选高原高峰计划,共获得3项自治区级课题基金,已发表2篇SCI和1篇核心论文,是喀什二院心内科科研成功丰收的一年。由此由点带面,带动科室科研氛围,培养科研兴趣。
联结沪喀“同心”,造福“心百姓”
陈庆兴深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持续紧密联系后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陈庆兴医生充分发挥后方医院的优势及资源才能更高效全面促进喀什二院心内科的发展,于是成为两者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位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当他告诉患者家属,样本在喀什无法检测,需要送往上海且费用在七、八千左右时,他们断然拒绝。陈庆兴很揪心:“连检测费用患者都不愿意出,那么后续治疗费用就更不可能了。我一定要为这样的家庭想想办法。”
经过多方沟通与努力,陈庆兴促成陈灏珠院士基金会“心肝宝贝计划”落地,帮扶边疆贫困患者,目前已惠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复杂冠脉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等十余名,而之前这位不愿意做检测的患者当然也在其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葛均波院士的大力支持,全球最先进的5G远程泛血管介入机器人在喀什二院心内科先试先行,在前期顺利完成多次动物试验的基础上,最终在2024年5月27日由葛均波院士及团队在上海成功完成全国第二例全球最远距离冠脉介入人体手术,让患者在喀什本地就得到“上海顶尖技术”的帮助,拓展了援疆新模式并引起巨大的社会效益;成功邀请葛均波院士时隔多年亲临喀什,指导喀什二院学科建设,并成立葛均波院士西部疑难心血管病远程工作室,朱文青教授名医工作室,实现沪喀彼此更紧密便捷的联系。
不仅传播上海医院医教研高质量发展理念,陈庆兴医生还传承上海科室管理制度,结合地方特点改革科室绩效、奖惩等制度。在过去1年,带动科室业务量翻倍,介入手术总量超4500例,心律失常手术量南疆第一,心脏介入总量南疆第二,并成为全院科室年终考核第一名。科室面貌焕然一新,空前团结,积极奋进,强临床三基,补科研短板,重教学任务,带领科室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目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援疆期间,陈庆兴除了在喀什二院做医教研等工作,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到各县市乡镇、祖国边境、高原沙漠等进行义诊以及科普宣教。个人的相关工作事迹在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健康报、国家卫健委援建报等官方媒体报道,单篇最高阅读量大159.4万。2023年9月,作为十九个省市医疗援疆代表参加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并发言交流,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及鼓励,并登上央视新闻。作为医疗援疆工作代表,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如愿”节目。在2024年9月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团式”援疆最佳案例奖;同时参与上海市市委组织部组团式援疆民族团结个人纪录片的拍摄。
离疆前,陈庆兴与新一期上海援疆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庞暘带领科室团队,携手为一名接受过多次消融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完成了新疆首例新型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同时,他也帮助庞暘与克州、阿克苏等同仁建立联系,共同推进下一步工作。“我的愿望与任务永远‘未完待续’,因为我已经将我的心留在了这里。援疆只有开始,援疆一直在路上,我一定会再回到喀什二院来,到那时,我相信在我们的接续奋斗中,南疆人民的心田上,一定会绽放更多希望之花。”陈庆兴说。
(来源:上海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