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二届“五洲客家音”文化学术交流会在江西赣州市大余县举办,300余名客家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海内外客家社团代表、客家乡贤、客商嘉宾等齐聚大余,共话客家音、共叙客家情、共享客家亲。
据了解,此次交流会以“五洲客家音·梅关古道情”为主题,包括开幕式、主旨对话会、文化学术交流会、实地考察、闭幕式等部分。在主旨对话会和文化学术交流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客家与海上丝路”“客家古道”等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同时对大余客家文化的内涵特点,大余在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客家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赣南,作为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起点和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最大的聚居地,是客家民系孕育成长的摇篮,也是客家文化精神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大余境内的梅关古驿道,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要道,见证了客家移民的艰辛奔波,也见证了客家文化从萌芽到繁荣的全过程,是客家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秦始皇时期开辟了一条从北方一直到岭南的大道,我称它为中华的生命中轴线,这条线把整个大中华连在了一起,‘北有玉门关,南有大梅关’,大余梅关刚好处在最后一个关口,位置非常重要,大余建县也比较早,客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福建省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原院长兼闽台客家研究院院长、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弦章说。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招商推介会、文旅推介会;宣读了加强促进客属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倡议书和共同研究保护利用“客家古道”倡议书;签订了世界客属青年博士智库联盟支持大余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协议。
近年来,大余县致力于延续客家文化与精神魂脉,把传承和保护客家文化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紧密结合,以提升梅关古驿道为核心,陆续打造了南安府衙、东山大码头等承载着深厚客家文化景点,继承和发扬了客家传统民间歌舞“板凳龙”、客家筵席菜肴“状元宴”等特色民俗,探索了一条具有大余特色的客家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
据悉,此次交流会从25日持续至27日。与会专家学者、客属社团、客商嘉宾还前往梅关古驿道、南安府衙陈列馆、大余县博物馆等地参观考察,重温客家迁徙古道足迹的同时,领略大余厚重的历史人文,共谋客家经济发展。(供稿:大余县融媒体中心 叶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