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摆脱孤独和寂寞,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不少独居老人选择搭伴养老。年近八旬的市民赵刚(化名)便是如此。在结发妻子去世后,他决定再找一个老伴儿,相伴余生。“找老伴儿,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慰藉。”他说。
“老年人独自生活,其中的难只有自己懂”
赵刚虽然年近八旬,但身体硬朗。“今年是我的结发妻子去世10周年。”提起原配,赵刚言语中充满怀念。
赵刚说,他的结发妻子在世时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干不了重活。他与妻子相濡以沫40多年,感情融洽,他主外,妻子主内,有啥事都是商量着来。妻子去世那年,曾多次住院,他在病床前悉心照料,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妻弟对他这个大哥很认可。
妻子的去世,对赵刚造成沉重打击。他内心感到无比空虚、寂寞,花了很长时间才从悲痛中走出来。“我尽量让自己忙碌起来,不然会胡思乱想。”赵刚说,他的两个孩子已经成家,他不想打扰孩子们的生活。
尽管努力尝试一个人生活,但赵刚还是不习惯,尤其在情绪低落时。他做了点儿小买卖,有一次,在骑车回家的路上,被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撞倒。他当时以为问题不大,没追究小伙子的责任,就让对方离开了,结果回到家,腿疼了起来,在家休息了一个月才缓解。在家那段时间,他觉得生活不便,身边也没说话的人,有一种无力感、无助感。“老年人独自生活,其中的难只有自己懂。”赵刚说。
“我的晚年幸福了,能为孩子减轻负担”
妻子去世后,朋友曾建议赵刚再找一个老伴儿,被他拒绝。他认为,妻子去世没多久,这么急着找老伴儿,是对结发妻子的不敬。
3年后,赵刚改变了想法。“一个人生活真的很难受,我想有个伴儿。”赵刚说,再找个老伴儿,是为了相互扶持,搭伴养老。后来,经人牵线,赵刚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儿小梅(化名)。赵刚说,小梅早年离异,有一个孩子,为了养育孩子,一直没再成家。孩子长大后常年在外,家里只剩下小梅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小梅开始思考养老问题,也有了找老伴儿的想法。
“我的年龄比小梅大不少,但她不介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觉得她是个过日子的人。”赵刚说,小梅对他印象也不错,认为他人品好、有责任心,是个可以托付的人,两个人交往了一年,就搭伙过日子了。
找老伴儿这件事,赵刚并未与孩子通气。“自己的幸福自己做主,况且,我的晚年幸福了,能为孩子减轻负担。”他说。
“人老了也有决定自己幸福的权利”
赵刚说,现在不少独居老人的观念转变了,找个老伴儿,为的是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但一些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与别人不同,他和小梅领了结婚证。“她愿意跟我过,我就得给她一个名分,不能让她有名无分。”赵刚说,“找老伴儿是光明正大的事。”
赵刚说,他与小梅生活在一起,互相理解、包容,小摩擦在所难免,大矛盾从来没有。小梅对他很好,他平时穿的衣服,很多都是小梅给他买的。今年,他过生日,在饭店包了十几桌酒席,钱大多也是小梅出的。
为了让晚年生活更精彩,赵刚带着小梅出去游玩。偶尔,他也会制造一点儿浪漫,如在小梅过生日时送一束花。“有些人搭伴养老,因性格不合或生活习惯不同,或者子女阻挠,过不到一起。”赵刚说,他认识一位老人,因子女介入,最终与新找的老伴儿散了伙。
赵刚说,老人再婚很不容易,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我认为,人老了也有决定自己幸福的权利和婚姻自由。”赵刚说。
“我找老伴儿,主要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陪伴、精神上的慰藉。”赵刚说,每天回到家,能有个人说说话、聊聊天,有口热饭吃,他感到非常知足,“我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记者手记
在我们身边,不少独居老人面临同样的困境,一个人生活,家里冷冷清清,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其实,他们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考虑到子女平时生活、工作等情况,老人通常不愿向子女倾诉,怕麻烦子女。当老人提出希望找人搭伴养老时,作为子女,是否该支持呢?当然要支持,这是为了让老人的晚年更加幸福。(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