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宝,石斛珍好。”近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公示,雁荡山铁皮石斛入选,为温州唯一。
浙江乐清是全国铁皮石斛人工栽培规模、产品初加工规模最大的基地,是铁皮石斛道地产区,占浙江全省中药材新“浙八味”产值近三分之二。
近年来,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品质日益优良、品牌越来越响、产业链逐步完善……这是多年谋划带来的“显性”效果,石斛产业发展背后,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环环相扣,打造“两个健康”发展的共富链条。
乐清铁定溜溜乐园航拍(乐清市委宣传部供图)
构建创新链,做强区域公用品牌
一方仙山孕一棵仙草。雁荡山铁皮石斛文化历史悠久,其采集种养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据史料记载,乐清市雁荡山麓的雁荡、大荆、仙溪、龙西、淡溪等乡镇,从事铁皮石斛的采集、枫斗加工生产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乐清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挖掘铁皮石斛这棵“仙草”的宝贵价值,荣获了诸如“中国铁皮石斛之乡”等一系列金名片。那么,这些沉甸甸的金名片背后,有何创新密码?
“过去,我们在良种提高产量、抗台风冻害能力上下功夫,实现亩产石斛从三四百斤提高到七八百斤(亩产最多可达1200多斤),亩均产量提高了2倍多。现侧重于在二产供应链端下功夫,针对市场需求,培优培育雁荡山铁皮石斛本土特色品种,并向域外推广。”乐清市农业农村局石斛产业管理科负责人表示。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关键。近年来,乐清深化“院企合作”技术攻关模式,与浙江大学等高等学院合作,完成“雁斛”系列1、2、3号培育研发,寻找出适合鲜条销售、枫斗加工、食品加工等不同用途的铁皮石斛品种,通过强“芯”提速,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手里。目前,乐清年产优质铁皮石斛组培苗(含驯化苗)6亿多株,占全国种苗供应的40%。
培育高产优质雁荡山铁皮石斛,选育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管理缺一不可。不过,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发展面临一大难题,就是生产主体众多,但乐清辖区内多数铁皮石斛种植企业以小规模种植为主,不少还在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不高。
面对如此状况,乐清鼓励引导铁皮石斛龙头企业引入“智慧大棚”种植模式,借助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铁皮石斛全生命周期进行精准管理和全程可追溯,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也为石斛产业制定了新的标准,引领行业向绿色、生态、智能方向发展。
乐清铁皮石斛种植大棚(乐清市委宣传部供图)
植然方适(乐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大荆镇平园村,是一家以铁皮石斛深加工为主的企业,拥有近200亩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近日气温骤降,当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温度只有15.2℃时,该企业负责人马上用手机一键操作,远程为大棚加盖了一层薄膜,为石斛保温。
“传统农业都是‘看天吃饭’,但‘智慧大棚’的精准管理,让天气对石斛的影响有效缓解,逐步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该企业负责人说。
为助力“小石斛”长成“大产业”,今年8月,乐清与浙江省理工大学共建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研究院。“该研究院针对乐清作为全国铁皮石斛重要产区、全产业链存在的痛点、难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产品迭代。”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研究院院长张晓丹介绍,目前该研究院已着手探索建立雁荡山铁皮石斛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更科学的雁荡山铁皮石斛评价标准将推动产业品质全面提升。
而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背后,是乐清坚持做大做强“雁荡山铁皮石斛”区域公用品牌的决心。2015年,乐清以铁皮石斛行业协会的名义授让“雁荡山铁皮石斛”商标,逐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品牌共识。
乐清先后举办了多届中国雁荡山铁皮石斛文化节、石斛花开——之江同心·经济圆桌会议,并创全国之先,出台了铁皮石斛大棚保险方案、铁皮石斛价格指数保险方案和近野生铁皮石斛保险方案等系列政策性保险,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雁荡山铁皮石斛”区域公用品牌获评2022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品牌声誉第11名。
铁皮石斛研学活动现场(乐清市委宣传部供图)
拓展人才链,搭好舞台“养”出人才
铁皮石斛草虽小,但技术含量很高,从选种育苗、人工种植、采集到加工成食品、保健品和药品各个环节,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乐清的铁皮石斛产业多分布在东部山区乡镇,存在从业门槛不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如何“破圈”提升产业层次,一条因地制宜构建的“乡土人才+技能农户+在外乐商”的人才链应运而生。
“乡土人才”富乡土。目前,乐清已与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研究院+产业团队”平台,累计培育第一批全国林草乡土专家3名,省级以上乡土专家7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3名。在“新农人”培育的赛道上,已培育出相关农创客企业36家、农创客157人,成功孵化“石斛姑娘”等百万级网红IP,让“乡土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
周坚宏是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是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一直以来,他在公司默默耕耘,带领聚优品公司从占地十几亩的小基地发展成为拥有230多亩铁皮石斛、700多亩水果的种植规模,成为全国知名的铁皮石斛产业园区。他把农民教育培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创新应用了多种仿野生铁皮石斛栽培模式,有活体树附生栽培、果树附生栽培、三角多层立体栽培、杉木立体栽培、石头墙面立体栽培等模式,助力小石斛结出更加丰硕的“共富果”。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过程,涵盖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带动型人才等不同方面。目前,乐清域内铁皮石斛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5万多人,为壮大“技能农户”人才队伍,乐清开办铁皮石斛行业研修班,设立农户精加工、销售技能“共富工坊”,常态化开展枫斗技艺加工大赛,在拓展市场的同时保护开发铁皮枫斗加工非遗技艺。
“村里有100多人在加工铁皮枫斗,这几年乐清铁皮枫斗省级非遗工坊有现场教学,现在大家都会了。”龙溪村铁皮枫斗加工技艺能手李阿媚说,从铁皮石斛鲜条到铁皮枫斗要经过采摘、烘干、成型、干燥、后处理、储存等19道工序。据悉,通过对非遗加工技艺的传授,仅枫斗加工技艺单项,使域内村民年人均增收3万元,该工坊年加工枫斗近10吨。
做好域内人才队伍的搭建,更要重视链接域外的乐商资源。为破解域内土地要素受限难题,乐清引导本土近千人到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种植,目前域外种植铁皮石斛4.5万亩,是本地的3.8倍。“这些地区80%的种苗都来自乐清,在种植技艺、行业管理、生产销售等方面,大家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沟通及合作。”乐清市铁皮石斛行业协会会长、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仙水说。
实力乐商的回归,更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在外乐企珀莱雅通过“铁定溜溜”“千斛雪”等项目累计返乡投资8亿元,成功助力“雁荡山+铁皮石斛”农旅融合深度发展,带动附近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5000余元,增加乐清北部山区就业岗位近5000个。
延伸产业链,壮大现代产业集群
一棵“仙草”,带富八方,链出了集种苗培育、种植、加工、文旅为一体,年产值超38亿元的大产业。
11月18日,“雁荡龙脉”石斛精酿啤酒正式投产。在偌大的啤酒生产车间,啤酒香味扑面而来,装瓶、贴标、包装、装箱等各环节有条不紊运转。一瓶瓶绿瓶啤酒顺着流水线送出装箱,工作人员将其运送至储存车间整齐放好,等待着货车装运,准备供应给各地的经销商。
石斛精酿啤酒生产线(乐清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3月,由叶伟峰等酿造师创立的“雁荡龙脉”精酿啤酒工坊携手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雁荡龙脉石斛精酿啤酒项目”,让“雁山旧忆焕新酿”。这是乐清企业把握铁皮石斛入选“食药同源”契机,深山“仙草”迎来新发展的生动案例之一。
目前,乐清从事铁皮石斛产业的生产经营主体1300多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中华老字号1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4家。行业累计开发“石斛+”周边产品300余个,横跨休闲食品、预制菜、日化护肤、药品等多个板块,进一步壮大了石斛产业,推出了如植然方适石斛护肤系列、枫之源铁皮石斛原浆饮等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深受好评。
为进一步扩大雁荡山铁皮石斛品牌影响力,形成“提升一产、主攻二产、拓展三产”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乐清围绕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全产业链目标,优化产业地图,积极打造集铁皮石斛农业种植、研发加工、智慧健康、乡村休闲旅游、未来乡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雁荡山铁皮石斛健康特色小镇,科学谋划铁皮石斛种子种苗园、科技孵化园,建设精深加工园等雁荡山铁皮石斛功能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石斛交易市场、石斛一条街。
乐清铁皮石斛加工企业航拍(乐清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政策的保驾护航。近年来,乐清先后出台《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铁皮石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乐清市省级铁皮石斛产业集聚区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雁荡山铁皮石斛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乐清市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暨“1115”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创新推出链长机制,由乐清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链长”,在农业农村局设“链办”,新设石斛产业管理科承担具体业务,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高水平扶持打造铁皮石斛产业协会,推动雁荡山铁皮石斛区域化、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并制定实施“斛十条”产业政策,从支持种植生态化标准化、鼓励精准孵化优质企业等十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当前,大众的健康理念和健康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健康消费市场潜力加速释放,聚焦“食药同源”的机遇,展望未来,石斛产业机会多多,乐清石斛产业的发展也将大有可为。(汤琴 吴梦梦 姚国丹 李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