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音。青科会的万般波澜激荡之际,锚定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的温州,该如何擦亮创新招牌?
11月20日,温州的新生代企业家们齐聚探讨一件事:“第二增长曲线”。当天结顶的温州新生代大厦,在设计中特意植入这条“S”曲线元素,致力于打造新生代共创平台。
温州新生代大厦效果图
何为“第二增长曲线”?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这样形容: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这条新的S曲线就是第二曲线。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找到“新赛道”。
当天,温州年轻创业者们抛出观点:用优质的产品、模式和未来,扬起属于温州的“第二增长曲线”。
他们聚焦“开放共创”“产业共建”,锁定“创新”二字,探讨用“创新”跳出“内卷”的零和博弈,推动产业细分领域实现新质生产力的突破。
这些年轻创业者身上,有着一些共同的成长轨迹和特质:他们的儿时,与父辈经营的传统制造业一起成长,见证过温州传统制造业攀向抛物线的顶点。在他们创业接力的时候,又恰逢温州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之坎、升级之鸿沟。他们以年轻创业者的姿态,或躬身入局,或白手起家,努力在“第一增长曲线”的“极限点”出现之前,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破局点”。
那么,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钥匙”在哪里?
“80后”方毅,带着“数据”回家,在中国(温州)数安港里,从无到有推动数据价值流转,助推温州掘金数据“蓝海”。
中国(温州)数安港
“85”后张鹏飞,18岁接班后带领泰昌迎接绿能风变,从传统制造工业企业向新能源版图的下游纵深挺进。
用创新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破局点”并非易事。但新的技术革命呼啸而来,过往倚仗的资源红利早已“潮退”,原有管理模式也已臻极致,唯独拿出求新求变的勇气和魄力。站在新技术、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的风口,抓住“时间窗口”转换赛道,何其不易又何其难得。
走过40年的正泰,从低压电器走向今天的“绿色、低碳、数智”,企业不断形成立体的“抛物线”,一条条、一排排奔涌向前,努力在创新产品或服务上保持生命力。
正泰的实践证明,“第二增长曲线”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从“第一曲线”中成长而成的。但其孕育开花,需要战略聚焦的一束激光,能够穿透市场的迷雾;也需要良好的土壤,提供“雨露养分”。
温州,以几十年的奋斗,形成电气、鞋服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如今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全球每12双鞋就有一双来自温州,全国90%的高端定制西服来自温州,“中国男装名城”“中国服装定制产业基地”“中国鞋都”正交汇共生、创新蝶变迈向“中国时尚产业之都”。
与此同时,温州深耕制造业优势和丰富场景,放大青科会效应,集聚人才打造“一港五谷”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数据安全、眼脑健康、基因治疗、人工智能、激光与光电等未来动能。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坚定寻找并起笔绘就“第二增长曲线”,绝非立竿见影之事。
描画“第二增长曲线”的难点又在哪?
当下的温州,对科技创新的渴求有目共睹: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能级,建设千万方孵化空间,撒播一颗颗创新种子,为今后推高“第二增长曲线”打下基础。
这个“推高”的过程,需要战略定力,有克制政绩冲动、抵挡短期诱惑的坚定,也需要胸怀格局,基于开放、协同、合作、包容下的“共享创新”。
就像方毅在新生代交流会所分享的,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高手过招,“菜鸟”没有任何机会,唯有开放共创,通过产业共建、企业聚合,才能行远致胜。“共建、共创、共享”,这或许也是温州这些年来搭建青科会、用好“一器一园一城一中心一基金一家园”的题中之义。
众多企业的创新星火,汇聚的就是温州创新的光芒;一代代温商带领企业创造“第二增长曲线”,汇聚的就是温州的“第二增长曲线”。
有人说,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美好的事物就会呈现出来。那个美好的事物不是人为设计和规划出来的,而是慢慢做出来、长出来的。
用创新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就是这样美好的事物。这个创造美好的过程,于产品如此,于企业如此,于城市亦是如此。
来源:温度新闻
编辑/一审:周斌杰
二审:叶红
三审:苏亦锋